起初,這位女士只是試探壹下,聲稱她有5000元的貸款赤字,並問陳某是否可以幫忙。陳某二話沒說就把錢轉給了她。為了感謝陳某,這個女人要求陳某見她壹面,並送給她壹份禮物表示感謝,這讓陳某覺得這個女人很可靠。
而女方卻視陳某為“金主”,以“父親生病住院,去世,大兒子出事”等各種理由向陳某借錢,共計50萬元。同時以同樣的方式向劉某、王某借款近70萬元。警方調查後發現,該女子之所以需要這麽多錢,是因為她花在了賭博網站上,甚至壹個月在賭博網站上花了30多萬。
從整件事情分析,該女子並不是真的想借錢渡過生活難關,只是想利用別人的同情心,把別人當成“提款機”來滿足自己的私欲,用於網絡賭博,以便賺大錢。她覺得這是壹種賺錢的方式,事後也沒有還錢的意思。而且在借錢的過程中,所有借錢的理由都是假的,都是她自己編的。
這種事情和現在的“網絡殺豬騙局”的套路壹模壹樣。第壹,在網絡上與受害者建立信任,培養壹定的感情。時機成熟,以各種編造的理由向對方借錢,最終造成受害人重大財產損失。所以借錢壹定要謹慎,考慮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對於壹而再再而三借錢的人,壹定要時刻保持警惕。我們可以做好人,但不能做“壞人”。首先要做的是保護自己。如果真的有非借不可的理由,那就先做小人再做君子,打好借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