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展數據:
貸款是指銀行、信用社等機構將資金貸給用錢的單位或個人,壹般約定利息和還款日期。廣義的貸款是指貸款、貼現、透支和其他借貸資金。銀行把集中的貨幣和貨幣資金通過貸款投放出去,可以滿足社會擴大再生產的需要,促進經濟發展。同時,銀行也可以獲得貸款利息收入,增加自身積累。
審查借款人的法律地位,包括其合法成立和持續有效的存在。如為企業,應審查借款人是否合法設立,是否具備從事相關業務的資格和資質,並查驗營業執照和資質證書。關註相關證書是否通過年檢或相關驗證。
關於借款人的信用狀況,檢查借款人的註冊資本是否與貸款相符;審查是否存在明顯的抽逃註冊資本的情形;過去的貸款和還款;以及借款人的產品質量、環保、納稅等違法情況是否可能影響還款。
為了降低貸款人的道德風險,還應對借款人及其負責人進行專門審查。金融機構在發放貸款時,不僅要審查借款人的資質、條件和經營狀況,還要加強對投資者、企業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管理人員個人素質的審查和控制。
貸款利率是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發放貸款時向借款人收取的利率。主要分為三類:央行對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商業銀行對客戶的貸款利率;銀行同業拆借利率
銀行貸款利息的決定因素有:銀行成本。任何經濟活動都需要進行成本收益比較。銀行成本有兩種類型:借款成本——借入資金的預付利息;額外成本-正常業務的成本。平均利潤率。利息是利潤的細分,必須小於利潤率,平均利潤率是利息的最高界限。借貸資金的供給與需求。如果供大於求,貸款利率必然下降,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