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貸款買車是為了分散經濟風險。比如現在買車要花65438+萬。如果我壹次性給出去,我要承擔的經濟風險在5萬元左右。但如果我把這個風險分散開,分成24筆無息貸款,我每個月就要面臨2000多元的風險。試想壹下,如果妳中短期需要錢,所有的錢都用來買車。資金缺口怎麽解決?錢總是要掙的,但是攢壹筆錢需要壹定的時間。如果總是壹次花光所有的錢,不利於我們面對生活中突如其來的資金需求。
當然,我們也要算賬。如果貸款買車沒有免息政策,我們還需要貸款嗎?比如貸款需要額外支付8000元利息,但可能要分三年還清,那麽每壹年,需要承擔的風險就是2000多元,差不多3000元。妳需要權衡使用短期資金的可能性和妳為長期貸款付出更多的部分,哪個對妳更重要。如果妳預計短期內會花很多錢,建議不要借,但是如果妳認為自己壹年多花了3000塊錢,但是手裏還有其他現金。
我覺得在這樣壹個金融發達的時代,貸與不貸的硬成本沒什麽好猶豫的,主要是對現金的需求和妳願意支付的分散風險的額外費用,更符合妳的實際需求。作為經濟社會的壹員,理性的人會想清楚自己的需求和成本,以及如何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