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貸款管理辦法》於2017年11月1日正式實施,主要針對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開展的個人貸款業務進行規範,並明確了審批、發放、管理、風險防控等諸多方面的具體內容。該辦法強調,金融機構應當根據個人信用狀況、還款能力及擔保條件等因素,合理評估個人貸款申請,確保個人貸款風險可控。同時,金融機構應當加強個人貸款管理和風險預警,防範不良貸款風險的發生。此外,《個人貸款管理辦法》還對個人貸款合同的簽訂、變更、解除等程序做出了規定,以保障金融機構和個人合法權益。同時,對於存在違規操作的金融機構,還規定了相應的行政處罰和經濟制裁措施。
個人貸款利率是如何確定的?個人貸款利率壹般由金融機構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市場供求情況、借款人信用等因素綜合進行測算和確定。在實踐中,銀行壹般會在公開基準利率基礎上進行適當浮動或折扣,並根據借款人需求和信用狀況進行個性化定價。
《個人貸款管理辦法》的實施,有利於促進個人貸款市場健康有序發展,保障金融機構和個人合法權益。同時,借款人也應當認真履行相關借款合同的義務,按時足額償還貸款本息,避免不良信用記錄,以維護自身信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和國個人貸款管理辦法》第十二條 金融機構發放個人貸款必須明確借款用途,嚴禁將個人貸款用於購買有限制銷售的商品或者服務。除國家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金融機構不得向個人發放違法違規或風險極高的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