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縣在沂河南村實行了“以地養老”的新模式。本著子女申請、老人自願的原則,入住幸福醫院的老人將其宅基地、糧田交由村集體,由村級合作社統壹管理,收益優先反哺幸福醫院,保證其持續經營。老人入住自由,住宿無憂。
去年,沂河南村通過整合土地資源,從土地增減掛鉤政策中獲得360萬元。在不增加村級負擔、不使用任何貸款的情況下,建成了總面積4000多平方米的農村幸福家園,設置了4個獨立院落,每院5間,配備了廁所、公共廚房等。,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免費庇護和養老服務。張貴梅用她150平方米的宅基地和半畝糧田換來了晚年的幸福和子女的安心。
通過“以地養老”的方式:
沂河南村已經擁有近40畝集體土地,同時流轉了200多畝土地。正在規劃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果蔬產業。在保證幸福醫院運營的前提下,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創收30多萬元。
農村老人對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不出村口’是他們養老的‘底線需求’。幸福家園建在自己的村子裏,住在裏面的老人相互熟悉,互相幫助,方便溝通;同時,實行相對開放的管理,兒孫隨時看望和照顧,讓老人時刻感受到家的溫暖。目前,幸福醫院收治了37名80歲以上的老人。
參考以上內容:大眾日報-怡園試點探索“以地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