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套是1948發行的,直到1951才第壹次出現了蒙古語這種少數民族語言的人民幣。同年,維吾爾語也出現在5438年6月+10月的人民幣上。
第二套人民幣於1955年發行,是中國第壹套完整的貨幣。這時,人民幣上已經同時出現了蒙古語、維吾爾語和藏語。1953年,蘇聯印制的三元貨幣上已經出現了三種少數民族文字,上面是漢語,下面是蒙古語,左邊是維吾爾語,右邊是藏語,藝術效果極佳。
第三套人民幣於1962年陸續發行,蒙、藏、維、壯四種少數民族文字首次出現在“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1角券上。
第四套人民幣之前,票面的漢字都是繁體字。到了第四套,“中國人民銀行”和面額的寫法都改成了簡體字。人民幣上除了四種少數民族文字和漢字(渭北、楷書、印刷體宋、黑體和篆書)外,還有英文、阿拉伯數字和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