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成品油歷經20次調價窗口,其中14次上調,3次下調,3次擱淺。汽油已上調1700元/噸,折合成1.23元/升;柴油已上調1635元/噸。按照這個漲幅,加滿壹箱50升的汽油至少要比年初多花66.5元,油價創今年新高!
按照兼顧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維護國民經濟穩定運行的原則,采取適當的財稅政策保障成品油生產和供應,汽、柴油價格原則上不提、不上調。並且在40-130美元之間,根據國際原油變化價格進行調整。
汽油的原料是原油,雖然我們國家也開采原油,但是還不夠。它每年需要從國外進口大量原油,所以價格受國際原油價格漲跌的影響。事實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都需要大量的原油,但自己的產量遠遠不夠。有些國家甚至根本沒有原油,完全依賴進口。
全球最大的獨立石油交易商表示,歐佩克+將在未來幾個月推高油價。另有機構也表示,未來布倫特原油價格可能再次上漲至100美元/桶。目前華爾街主流機構普遍認為短期內原油牛市將重現。
天然氣價格飆升促使人們使用原油代替天然氣作為燃料,這可能會增加原油需求654.38+0-200萬桶/天。其次,是因為北半球天氣開始轉涼,對能源的需求會增加。寒冷的冬天將使原油需求每天增加50萬桶。
中國雖然也開采原油,但遠遠不夠,每年需要從國外進口大量原油,所以國內油價會隨著國際油價變化。但與此同時,國內油價也設定了每桶40美元的最低價和每桶130美元的最高價。
疫情和後疫情時代,全球啟動貨幣投放模式(如美國),僅2020年全球貨幣流動性就增加了數百億。這部分貨幣流動性進入能源物資市場,使得原油等能源物資價格不斷上漲,原油期貨和價格指數不斷突破新高。
原油需求大幅下降,這也是去年油價暴跌的原因。當時這些產油國虧了很多(其實形容他們賺少了很多應該更合適,因為他們的生產成本很低)。
從石油需求端來看,經濟復蘇和流動性推動了全球石油需求,但石油市場的供應已經跟不上需求速度,帶來了石油消費需求的修復性增長,價格開始上漲。綜合所有原因,石油等全球原材料暴漲背後的根本原因是限產和供應鏈危機導致的供需失衡,而直接原因是全球通脹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