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是壹種銀白色金屬,熔點231.9℃,密度為7.3克/厘米3。錫有三種同素異形體,即灰錫(α——錫)、白錫(β——錫)和脆錫(γ——錫)。常見的是呈銀白色的金屬——白錫,在13.2-161℃溫度間穩定。低於13.2℃,白錫開始轉變為粉狀的灰錫,其轉變速度隨溫度的下九而加快。當冷至-30℃時,達到最大的轉變速度。當溫度高於161℃時,白錫轉為脆錫,直至達到熔點(231.9℃)全部呈液態。灰錫的密度為5.85克/厘米3,白錫密度為7.2克/厘米3,液體錫箔的密度為6.98克/厘米3。常溫下錫在空氣中穩定,其原因是錫表面生成壹層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進壹步氧化。錫的展性好而延展性差,因此能制成很薄的錫箔而不能拉成錫絲。目前,煉錫的原料主要是錫石(SnO2)。錫石通過還原熔煉、精煉等工藝過程,可以得到金屬錫。 錫的用途錫富展性,塑性好,可以軋制成0.04毫米以下的錫箔。純錫與弱有機酸作用緩慢,耐蝕性好,即使被腐蝕,所生成的化合物壹般無毒,故大量作熱鍍錫生產馬口鐵,用於防腐蝕或食品工業中。錫基軸承合金(巴比特)是優良的耐磨材料,它有低的摩擦系數和良好的韌性、導熱性和耐蝕性。錫還能配制成易熔合金、焊錫、印刷合金、錫青銅和含錫黃銅等。含錫鈦基合金用於航空、造船、原子能、化工和醫療器械等工業部門。錫鈮金屬間化合物可作超導體。錫的重要化合物二氧化錫、四氯化錫及錫的有機化合物,分別用作陶瓷釉原料、印染絲織品煤染劑,也可用作殺蟲劑、防汙劑、木材防腐劑和火焰遏制劑等。 錫的“凍瘡” 冬天,天寒地凍,人們的手、腳生凍瘡。然而錫也會生“凍瘡”。錫生“凍瘡”的原因是:金屬錫在低溫時就崩碎成粉末,象疫病壹樣傳染漫延,使錫制品整個遭受破壞。 因此,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錫疫”,也說錫生“凍瘡”。錫生“凍瘡”,還會造成重大損失呢!七十多年前,有人乘飛機到南極探險,由於飛機的油箱是用錫焊接的,在千裏冰封的南極嚴寒裏,焊錫競變成粉末狀灰錫,使油箱裏的汽油漏光,結果飛機失去燃料,不幸墜落失事。抑制錫“凍瘡”的辦法,是在錫中加入鉍、鉛、銻、銀、金等雜質,當雜質含量達到壹定程度時就可防止“凍瘡”發生。 錫都——個舊位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中部的個舊,錫礦儲量豐富,且可露天開采,是我國最大的產錫基地,素有“錫都”之稱。個舊錫礦已有兩千多年的開采史。《漢書·地理誌》記載,“賁古北采山和南烏山出錫”。此兩山即今個舊礦區。歷代雖不斷開發,至清代才興盛起來。解放前,90%以上的錫由私營的小礦生產,最高年產量超過萬噸。1840年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列強紛紛湧入中國,大肆掠奪個舊大錫,使個舊礦產資源遭到嚴重破壞。到1949年,年產錫僅610噸,個舊錫業奄奄壹息。解放47年來,個舊錫業有了很大發展。到現在,僅雲南錫業公司所產大錫就占全國錫產量的55%,加上為地方代加工的產量,***占全國錫產量的65%。產品8個系列、60個品種榮為“錫都”。 世界最大的錫礦帶世界最大的錫礦帶在東南亞。它從印度尼西亞的勿裏洞島、邦加島,經馬來半島的西部和緬甸的丹那沙林海岸,壹直延伸到緬甸撣邦高原西部的耶恩幹。這壹錫礦帶錫的儲量約為400萬噸,占世界第壹位。東南亞各國開采錫礦的歷史較早(但比中國晚兩千年左右),公元9世紀時,馬來半島西海岸已有產錫的著名港口。16世紀末,緬甸將錫運銷到印度。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的采錫業也已具有200-300年的歷史。東南亞錫的產量,從本世紀以來,壹直占世界首位,約占世界錫總產量的60%左右。 我國錫的氯化冶金技術雲錫公司、昆明冶金研究院和北京礦冶研究總院等單位,***同研究的回轉窯高溫氯化法,用於低錫高鐵的難選錫中礦,以綜合回收錫、鉛等有價金屬,可使雲錫現有選礦回收率提高6%-7%,並能從歷年堆存的尾礦中,回收大量的錫和其他金屬。在國外,這壹技術尚屬錫冶金界研究的前沿課題,而我國在錫的氯化冶金方面已居世界領先地位。 鎳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決定了鎳及其化合物的壹系列物理化學性質,鎳的許多物理化學性質與鈷、鐵近似。由於與銅相鄰,因此在親硫性和親氧性方面又較接近銅會失去金屬光澤變暗。 1.1 鎳的物理性質 鎳是壹種銀白色的金屬,其物理性質與金屬鈷、鐵有相當壹致的地方,重要表現在: A. 鎳的比重:在20℃時為8.908,可靠數值為8.9~8.908,熔點時液體鎳的比重為7.9。 B. 鎳的比熱:在0~1000℃的溫度範圍內變動於420~620焦耳/公斤·K,在居裏點或其附連有壹顯著的高峰,此溫度下失去鐵磁性。 C、鎳的電阻:在20℃時按其純度99.99~99.8%變動於6.8~9.9微歐厘米(10~8Ωm)。鎳基合金雖然廣泛用於熱電元件,但由於氧化關系純鎳實際上無此用途。 D.鎳的熱電性與鐵、銅、銀、金等金屬不同,較鉑為負,所以在冷端的電流由鉑流向鎳,因此,以鎳作為熱電元件時可產生高的電動勢。 E.鎳具有磁性,是許多磁性物料(由高導磁率的軟磁合金至高矯頑力的永磁合金)的主要組成部分,其含量常為10~20% 。 1.2 鎳的化學性質 金屬鎳是元素周期表第8族鐵磁金屬之壹,原子序數28,原子量58.71,熔點1453±1℃,沸點2800℃。天然生成的金屬鎳有五種穩定的同位素:Ni5867.7%、 Ni6026.2%、 Ni611.25%、Ni623.66%、Ni641.66% 。其主要化學性質有: A. 稀硫酸與鹽酸能緩慢溶解鎳,稀硝酸與鎳作用快,但濃硝酸使鎳鈍化,鎳與堿不起作用。鎳能抵抗所有的有機化合物。 B. 純鎳具有銀白色的光澤,當其與水蒸氣及空氣中的氧作用時,鎳表面上形成壹層NiO薄膜,可防止進壹步氧化。含硫的氣體對鎳有嚴重腐蝕,尤其在鎳與硫化鎳Ni3S2***晶溫度在643oC以上時更是如此。在500℃以下時鎳對於氯氣無顯著作用。 C.20℃時鎳的電極電位為-0.227伏,25℃鎳的電極電位為-0.231伏,若溶液中有少量雜質,尤其是有硫存在時,鎳即顯著鈍化。 D、由於鎳表面能形成致密的氧化鎳膜,故在稀酸中溶解極慢,在強氧化介質中表面極易鈍化,對堿溶液、鹽水和有機物也有較好的耐腐蝕性。 錫鎳也可以制成合金,性質很好,結合了兩者的性質,而又優於兩者
記得采納啊
上一篇:乳木果油是乳木果油嗎?下一篇:銅先生的覆滅:住友是如何在倫敦虧掉40個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