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外匯行情大全網 - 期貨行情 - 今年國家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對中國股市有什麽影響?為什麽要宏觀調控那些政策?

今年國家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對中國股市有什麽影響?為什麽要宏觀調控那些政策?

無論采納與否,我們都會和樓主探討“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的政策導向,以及國家的意圖,也就是說,先回答樓主的第二個問題,妳為什麽搞宏觀調控政策?,如下所示:

首先,我們從宏觀經濟的角度討論影響壹個經濟體發展的因素,即“推動經濟發展的因素”。

這必須對“三駕馬車”說,其中包括:

1.投資:這裏說的是對實體經濟的投資,比如對某個制造業、某個水利工程的投資,而不是股票投資、債券投資、房地產投資這類項目。

2.消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內需”。簡單地說,它包括消費項目,如吃喝耶戈,享受商品和服務。

3.出口:這壹般指“凈出口總值”,即出口值減去進口值。

那麽,房地產屬於以上三者中的哪壹種呢?確切地說,屬於“消費”,但已經延伸到了“投資”的功能。就像之前的大蒜壹樣,本來就是消費品。因為供不應求,後來被炒熱,變成了“消費+投資”的不倫不類的組合,所以國家後來著力打擊投機;再比如鉆石,原本只是裝飾品,後來變成了投資品。但歸根結底,房地產還是屬於消費品項目。

好了,從上面我們已經明確了房地產的屬性。其次,要從民生角度討論房地產為什麽到了“不得不調控”的地步。

我們都知道壹個國民的收入水平是有限的,假設他的月收入值是100,

1.那麽當他把每月收入的20%~40%花在房產上的時候,很明顯剩下的錢可以支撐他活得很瀟灑,剩下的錢可以支撐購買衣服,奢侈品,好飯好菜,甚至不包括旅遊等等。因此,刺激了經濟項目的消費,甚至投資和出口,刺激了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2.當他把月收入的60%~80%投資在房地產上,這個時候就有點麻煩了。剩下的錢只能花,他舍不得買衣服,不指望去旅遊,也買不起車。他吃飯都要想著怎麽省錢,自然沒有能力支撐經濟消費,更別說投資和出口了。

3.當他把每月收入的80%~90%以上投資在房地產上,這就會產生嚴重的問題。他已經徹底淪落到“為房子打工”,還得東借西借,怎麽有能力“刺激經濟發展”?這個時候很危險。原本用來發展經濟的錢都流向了房地產。可以說,房地產侵吞了實體經濟!

4.最後,妳沒想到的是,當超過65,438+000%的收入(比如65,438+065,438+00%)投入到房地產時(這種現象可以參考香港樓市的發展歷史),也就是說,當妳的房子成為“負資產”時,這個時候經濟肯定會崩潰!原因不言而喻。

綜上所述,顯然不能把“開發房地產”作為全國或地方發展經濟的火車頭,否則就會發展成“越富越富,越窮越窮”,實體經濟大受其害。所以當我們國家意識到房地產在侵吞實體經濟的時候,就開始搞這些房地產調控政策。

回到第壹個問題,今年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對中國股市有影響。事實上,控制政策由來已久。而1多年前的政策顯然是雷聲大雨點小,或者說“中央有政策,地方有對策”(地方政府因為賣地等多項收入違反了房地產調控政策),今年卻收緊了,讓人感覺政策很到位。

房地產調控政策自然首當其沖的是房地產板塊的股票,但是由於政策是由點及面(從試點壹線城市到二三線城市,最後有望推廣到全國),我們看到壹線地產商是最先受到沖擊並存活下來的,而二三線地產商還活著。以前因為政策漏洞和地方各種制度弊病,房地產商可以用很少的啟動資金拿地圈地,然後向銀行貸款,再賣爛尾樓。從拿地到賣樓的整個過程,可以說是穩紮穩打,環環相扣,完全兩手空空!

但是壹旦政策來了,現在老的模式就不行了。地產商必須多出錢,同時要讓資金盡快回籠,否則任何壹個環節卡住,企業虧損,甚至倒閉都是正常的。

這樣壹來,上市房企自然就從潮流引領者變成了市場棄兒(但有個過程,不可能壹步到位),刀慢慢從大開發商移到二三線開發商。

據統計,今年的行業景氣調查,房地產行業的景氣值降至90左右(100為線,高於100意味著景氣度越高;100以下是衰退)。

因此,它還影響到建築行業(包括建築公司、建材供應商,如水泥和鋼鐵)以及壹些商品(如銅)的交易。

我們都知道房子是用什麽建造的。以鋼鐵行業為例,中國的鋼鐵制造先是被“原材料價格”扼住喉嚨,接著是高能耗低產出的特點,接著又遭遇房地產調控的“破事”。這個行業可以說是目前中國眾多行業中的壹個。這從股市就能看出來。

當然還有水泥板塊,稍微好壹點,因為蓋的房子比較少,我還有國家大型建設項目(比如水利、保障房)要維護,而且這個板塊地域性很強(也就是說廣東的水泥不能運到湖北去賣,對吧),總有地方壟斷的味道,還活著。同樣,我們可以從股票市場上看到,水泥板塊的股票漲跌互現。

還有更多行業就不壹壹討論了。我們來討論壹下房地產調控對市場的影響。

我們都說政策是在“擠壓房地產泡沫”,這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只有把這個大泡沫擠出來或者戳破,錢才能流向國民經濟特別需要的投資和消費項目。

尤其是在中國正在進入“十二五”的時候,國家的經濟定位主要是以“經濟轉型”為主。說到轉型,什麽類型的?就是要把過去的勞動密集型經濟變成知識密集型經濟。說到這,其實我們也在走壹條類似韓國和日本的道路(不同的是日本20年沒轉,韓國轉的比較成功)。未來的經濟發展必然是朝著新能源、新技術、高端產業發展,但是經濟發展需要錢,錢從哪裏來?我的觀點是:第壹,淘汰落後,支持新興產業發展(出臺政策打壓淘汰老產能產業,支持新興產業);二是撥亂反正(就是把帶頭鬧事的房地產行業幹掉,把錢挖回來做點正經事)。

我們常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這句話不應該因為a股是“政策市”而有失偏頗。擠出房地產行業的泡沫,可以使國民經濟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有利於民生(如果不加以調控,不僅是貧富懸殊的問題,也是民生問題)。

房地產的調控政策確實指向了實體經濟。資金的流向(不管是通過正常渠道還是熱錢)總是有兩個方向:壹是安全;第二,可以增值。樓市泡沫破滅,資金自然會(部分或大部分)流向實體經濟。真正的企業只有得到資金和政策的支持,才能靜下心來發展(無論是發展新技術還是發展渠道),而不是放高利貸、金融投資、炒房,因為這些投資是“無利可圖”的,安心發展企業才是“有利可圖”的。

反映到股市上,壹家上市公司持續健康發展,持續盈利,自然會受到投資者的追捧。市場總能發現哪些股票有投資價值,哪些該棄。那麽在大方向下,雖然中國經濟處於轉型的陣痛期,也有來自外部經濟的沖擊,但總體來說,中國股市還是向上的。

那麽,在股市行業的選擇上,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遠離夕陽行業的上市公司(如房地產、鋼鐵等。),即它們的股價短期內會有反彈的跡象;吸收新興行業(如新能源、環保等)的股票。)雖然它們很低。

綜上所述,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對中國股市整體是壹個“利好因素”。殺了這個“大蛀蟲”,既能省下不少“米”,又能讓實體經濟沿著規劃的路線健康發展。

  • 上一篇:生豬期貨漲停
  • 下一篇:處理液化氣私售違法嗎?
  • copyright 2024外匯行情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