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通貨膨脹對中國人民的生活和經濟發展至少有三個危害:
1.首先,它將使中國已經不平等的收入分配結構更加不平等。
眾所周知,通貨膨脹會降低消費者的實際生活水平。但是很多人不是很清楚,通貨膨脹對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影響最大。土地、資本和其他財產的所有者可以通過在物價上漲的通貨膨脹中提高土地和產品的價格來減少通貨膨脹的損失,甚至可以從通貨膨脹中獲得壹些利益。因為低收入者只有工資收入(或養老金收入),而工資收入的增加不僅落後於通貨膨脹,而且增加的幅度永遠比不上物價的增加。這也是為什麽面對通貨膨脹,普通勞動者總是感到完全無能為力的原因。這種情況在勞工權益缺失的中國更加明顯。
2.給投資和消費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
這種不確定性將進壹步扭曲中國已經扭曲的經濟結構。商品的價格應該是市場向生產者發出的信號,生產者可以根據這個信號來把握市場對其產品的需求,從而相應地增加或減少生產規模,以保證更好地利用各種社會經濟資源。然而,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壹種商品價格的上漲並不是由於市場的真實需求,而只是由於生產者的投機沖動或消費者對價格進壹步上漲的恐慌。因為不是每個生產者都能掌握市場的全面信息,這種由不確定性引起的投機和恐慌很可能會推動毫無根據的進壹步投資沖動。如果中國政府不能有效快速地阻止這壹輪通脹,人們會發現,中國長期積累的過度投資和產能過剩的現象,在幹旱的壹年後會更加嚴重。中國調整宏觀經濟結構的努力將更加困難。
3.通貨膨脹會阻礙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從而降低中國的國際競爭力。
從生產者的角度來看,在壹個通貨膨脹時期,最簡單的盈利方式就是提價;而且是爭取我們的產品以更快的速度漲價。雖然最終,反復的漲價會抵消其產品漲價帶來的大部分甚至全部收益,但如果不這樣做,損失會更高。正所謂“渾水摸魚”的價格戰是通脹中企業唯壹的理性選擇。既然直接漲價能很快帶來更多的收益,那麽沒有人會把精力花在從事新產品的研發、新技術的應用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上。中國經濟已經是外延型經濟,科技含量不高。在國際上,完全依靠低價賺取微薄利潤。通貨膨脹不僅會使中國經濟長期無法擺脫這種在國際分工中的低端地位,甚至可能使中國在與其他勞動密集型經濟體爭奪國際市場份額的競爭中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