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生長簡介
馬鈴薯最適合種植在地表較深、結構疏松、排水通風良好、富含有機質的土壤中。其主要生產國是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和美國。
馬鈴薯生長周期
①溫度:人喜歡冷涼,不耐高溫。生長期日平均氣溫為65438±07℃~ 265438±0℃。
②光照:光照強度高,葉片光合作用強度高,塊莖形成早,塊莖產量和澱粉含量高。
③水分:如果總降雨量在400~500mm之間,且在生長季內分布均勻,可以滿足馬鈴薯的需水量。
④土壤:植物對土壤要求嚴格,尤其是孔隙度大、透氣性好的土壤,更能滿足根系發育和塊莖生長的需氧量。
⑤營養:馬鈴薯的生長發育需要十多種營養元素,對肥料的需求量最多,其次是氮,最少。
早熟的生長周期在60天左右,中熟在80天左右,晚熟的時間更長,約為100天。
馬鈴薯生長速度
馬鈴薯的生長發育也是周期性的,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①成熟的塊莖經過壹段時間的休眠期,即休眠期,才能作為種薯種植。如果溫度在25℃左右,休眠期至少需要1~3個月。
②播種後靠自身營養生根發芽,春季20-25天,秋季65,438+00-20天。
(3)出苗後,通過光合作用產生有機質,根系吸收水分和無機元素,形成完整的植物生長系統,直至開花達到植株的最大茂盛,需要15~20天。
(4)開花後地上部分停止生長,塊莖迅速膨大,積累養分至成熟,即塊莖形成階段,壹般需要25 ~ 30天。
馬鈴薯生長周期管理
壹般土豆正常畝產在3000-5000斤左右。如果畝產量在8000公斤以上,則認為是高產馬鈴薯。
溫度管理
當地下10 cm深度的土壤溫度達到7~8度時,播種的馬鈴薯塊莖可以生長。當土壤溫度達到10~20度時,花蕾茁壯成長,即將出土。
馬鈴薯植株生長最適溫度約為265438±0℃,開花最適溫度為65438±05℃至65438±07℃,低於5℃或高於38℃都不會開花。
施肥管理
基肥:根據土壤肥力,結合春耕,施腐熟農家肥2000 ~ 4000斤/畝。豬糞最好,其次是牛糞。施化肥30-50公斤,其中尿素、磷酸二銨、硫酸鉀比例為3.4:1:3,禁止使用氯化鉀。
葉面肥:在塊莖形成膨大期,如有脫肥癥狀,可在葉面噴施0.5%尿素和0.3%磷酸二氫鉀2 ~ 3次,間隔5 ~ 7天。
馬鈴薯科學種植
首先,在挑選馬鈴薯種子時,有兩種不同的催芽方式。第壹種方法是用草木灰或木炭灰覆蓋切好的馬鈴薯片。第二個用赤黴素稀釋液浸泡。
第二是土壤的選擇。當然,鹽堿地是不能種土豆的。如果我們能為馬鈴薯的生長提供壹個寬松的土壤,並為馬鈴薯的生長保持足夠的水分,馬鈴薯的生長將更加旺盛。
最後是耕作時間的選擇,最好選擇冬季深耕,這樣埋在地下過冬的病蟲害就會被翻出來,讓它們無法熬過這個寒冷的冬天,這對馬鈴薯的生長是壹個非常健康安全的生長環境,避免了以後馬鈴薯生長過程中出現嚴重的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