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壹下,我們用錢買消費品,投資。貨幣增加,物價上漲;也有更多的錢用於投資。當投資實業能賺錢時,人們投資實業;而當實體經濟(理解為工業)的投資環境不好,很難賺錢的時候,人們就會把錢用於虛擬投資,比如炒黃金、期貨。中國目前增加貨幣的主要原因之壹是壓低人民幣匯率,從而增加中國的對外貿易。
詳細分析:
人民每年生產的工業、農業、服務業的總產值就是gdp,也是社會的總產品。這些產品要麽在國內購買,要麽參與外貿。
我們用貨幣購買這些產品,當貨幣的增量超過社會總產品(實際gdp)的增量時,物價就會上漲。在國內,央行可以印鈔票。
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中國壹直試圖在外匯市場上讓人民幣貶值,以使中國企業生產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極具競爭力。隨著國外對中國產品需求的不斷增加,人民幣趨於升值,因為外匯市場對人民幣的需求不斷增加。為了防止人民幣升值,付正中央銀行印制了新的紙幣,並將其投入外匯市場。保持人民幣低匯率。這樣,相對於我們的實際需求,人民幣印得太多了。
人民幣無論投向哪裏,最終都會回到國內流通。而且大部分沒有流入老百姓的口袋,而是流入了資本所有者和權力所有者的口袋。實際上,實體經濟(實際gdp)並不需要這些貨幣。這部分相對於實體經濟中多余的錢無處可去。富人把壹部分錢花在消費品上,尤其是高檔消費品,從而擡高了價格。另壹部分用於投資賺更多的錢(或者存銀行,但銀行還是會把大部分借給別人消費或者投資)。
投資的錢。壹部分投入實體經濟,差不多就是妳說的工業。這有利於國民經濟,因為它可以生產更多的商品。但近年來,我國實體經濟的投資環境持續惡化,而且如前所述,這部分貨幣原本是用來壓低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的,沒有那麽多賺錢的項目供富人投資。
為了賺錢,富人不得不將錢投入虛擬經濟。比如炒股、炒房、炒期貨、炒黃金。於是,資金流向的地方,物價飛漲。
至於房地產,其實是實體經濟,多蓋房子對人肯定是好事。但是,第壹,因為那些房子有相當壹部分沒有賣給需要的人,而是有錢人不停地互相炒,當作自己的投資,被炒得太厲害,遠遠超過了普通勞動者的承受能力。還有壹個原因是中國的土地買賣是壟斷的,不多解釋。地價成本太高。
很抱歉有點迷茫,能力有限。希望對妳有壹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