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盲
西南大學掃盲中心編寫的《新編實用掃盲教材》裏的這樣界定現代“文盲”:不會電腦,不會理財,不了解用常識,不懂得教育孩子,不遵守紅綠燈等內容都是現代“文盲”的體現。對於用電常識,既然是常識,普通大眾在生活在中應該學習。掌握以後可以安全用電,減少對生命的危害。以及其他科技發展所帶來的壹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電器,通訊工具等,都應該掌握壹些基本常識。以及其他的壹些社會發展帶來的基本常識,民眾很有必要對其掌握。 現在無論在管理,還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計算機及網絡的應該是非常的普遍,如果不懂用計算機的應用很大程度制約和降低壹個人的工作效率:而不會使用網絡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人的溝通更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果計算機都不會使,妳可以說自己聰明嗎?
不會利用網絡學習
網絡使得這個世界變得觸手可及。網絡正在改變著每壹個人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工作方式。網絡資源很豐富。通過博客,我們可以了解到許多偉大的思想。例如,以前炒股票,學習型的股民最多上證報等證券報紙,通過電視看些股評,然後做些基本判斷。現在,許多證券業的資深人士開有博客,他們交易的思路,觀點,都清晰可見,我們加以研究,取長補短,慢慢形成自己的思路。以前機構的研究報告,妳只有通過業內人士才有可能獲得,而現在許多網站,就會及時的上傳公司以及經濟的研究報告。網絡使得我們的生活,學習獲得了極大便利。利用網絡,我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如果不懂,就相當於少了壹門獲得知識的本領,這就是文盲的表現。
對於國家,金融是經濟的核心;對於個人,有了金融知識可以使妳活得更加體面。有沒有這種感覺,現在妳周圍的人都在談論著股票呢?(當然,股票只是金融的壹小部分)他們頭頭是道的談論著“央行又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了”,“今年還會不會加息呢”,“港股上周五尾盤跳水,下周壹A股會不會低開啊”,“十二月的CPI會不會低點”顯然股票已經成了他們的壹部分,他們對於國家經濟數據更加關心,對於國家政策更加敏感,這些都反映了壹個國家壹定時期的發展狀況,人們有了閑錢,想到放在銀行已經不再保值更別說增值了(銀行利率只是名義利率,現在通貨膨脹率遠高於它,所以實際利率是負的),於是他們想獲得高於銀行利率的投資,“不跑贏劉翔,也壹定要CPI”(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反映壹定時期通貨膨脹的壓力)。現在也許妳還不了解什麽是債券,基金,股票,期貨等,沒關系,妳可以通過壹些金融機構的理財師的建議,參與其中某些產品的投資。自己學習這方面的知識當然更好了,不僅可以豐富我們的生活,而且可以讓我們生活的更體面。反之,不懂這些的人,怎麽不能說是壹個文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