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國家的通貨膨脹及其貨幣的國際交換價值是由該國的實際經濟能力和中央銀行對M0、M1和M2的操縱決定的。央行對賺錢不感興趣,因為錢是它印的,對它沒有任何意義。它的任務是使國民經濟平穩運行,即調節通貨膨脹和幣值。當壹個國家的經濟增長時,央行可以放大M0、M1和M2的數值,但普通外國人仍然認為妳的貨幣和它的原值是壹樣的。這種不計成本的印鈔放貸,是政府發展經濟的直接結果,相當於“鑄幣稅”,政府可以拿著它為所欲為。中國政府最近真的發財了。央行印鈔放貸比GDP增長快很多,但還是沒有通貨膨脹,人民幣會升值。蔣介石沒有太多錢發動內戰,就通過印M0,搞M1的方式開戰,導致惡性通貨膨脹。
為了防止中央銀行亂印鈔票,壹般要求政府有相應的金銀、合格票據、外匯、有價證券等。印鈔準備發行時。不過這個很復雜,實際操作是動態平衡,如何控制匯率和通貨膨脹的變化太專業了。通常,國家不能調整,經濟危機就會發生。最直接的解釋就是國家的央行失靈了,壹些數據變得非常糟糕,但是沒有辦法阻止。
中國改革開放前,中國只有壹家銀行:中國人民銀行。印鈔票也是它,貸款給個人或者單位也是它。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正在進行壹攬子計劃。反正是計劃經濟。印鈔票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做賬方便,不那麽復雜。改革,所以行不通。1984成立“四大商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理論上,人民銀行的商業職能被接管,人民銀行集中於中央銀行。理論上四大行應該獨立去盈利,但實際上還是聽命於中國市政府,職能不清,混亂,導致壞賬很多。最近包裝比較現代,可以上市了。每年能體面的算出多少利潤。所以我們知道四大行將會陸續上市,但是人民銀行不會上市(也不能包裝),因為它是央行,是政府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