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英國是世界最早實行工業化的國家,曾在國際金融業中占統治地位,英鎊曾是國際結算業務中的計價結算使用最廣泛的貨幣。壹戰和二戰以後,英國經濟地位不斷下降,但由於歷史的原因,英國金融業還很發達,英鎊在外匯交易結算中還占有非常高的地位。英鎊上印有具有貢獻的人物及皇室。原來英鎊本名Pound(在1280年前為Punde)Sterling,前者為衡量單位磅,後者“史他令”為九二五白銀(壹千份中九百二十五份白銀、七十五份黃銅)的專有名詞,二字合起來的意思是壹英鎊等於壹磅純度九二五的白銀——準此,英鎊是“貼金”之譯,英磅才是正譯。磅(pound)的簡寫l(或lb),來自拉丁文的libra(壹磅重),l加上先令的s(shilling,從羅馬的貨幣單位solidus衍化而來)成為£(顯然是美化版)。英國貨幣在1971年前分為鎊、先令和便士“三級制”,英鎊的符號沒有便士,加上太復雜,此壹代表最小貨幣單位的銅幣遂被棄用;便士的原文pence,為penny的復數,其符號d則來自羅馬時期最小貨幣單位 denarius。
英鎊為英國的本位貨幣單位,由成立於1694年的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發行。輔幣單位原為先令和便士,1英鎊等於20先令,1先令等於12便士,1971年2月15日,英格蘭銀行實行新的貨幣進位制,輔幣單位改為新便士,1英鎊等於100新便士。流通中的紙幣有5、10、20和50面額的英鎊,另有1、2、5、10、20、50新便士及1英鎊、2英鎊的鑄幣。英國於1821年正式采用金本位制,英鎊成為英國的標準貨幣單位,每1英鎊含7.32238克純金。1914年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廢除金本位制,金幣停止流通,英國停止兌換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