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表明,在KCBT引入價值線指數的23年中,除了兩年,其他年份該策略都是盈利的。當然,在那個時候,這可能意味著KCBT戰略的盈利能力開始減弱。
值得註意的是,當KCBT多年前推出這壹策略時,價值線指數期貨合約的價格是價值線指數的500倍;今天,價值線指數期貨合約的價格是價值線指數的100倍。因此,當現在實施這種策略時,每做空壹份標準普爾500指數期貨合約,就必須同時買入五份價值線指數期貨合約。
還應該註意的是,KCBT的戰略並不直接針對大市場。即使在12年2月20日至次年10月9日期間股市整體下跌,只要大盤股跌幅超過小盤股,仍然可以獲利。
作為壹名投資溝通表現的跟蹤者,我對這壹策略的持續成功感到高興。早在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初,幾位投資通訊編輯就意識到了壹月效應現象,並利用它獲利,幾乎比華爾街所有分析師都要早。當然,如今很少有投資者意識不到這種季節性現象。
這說明,雖然投資傳播行業以瘋狂自我推銷著稱,但他們有時也能找到壹些具有持久價值的投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