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5438+2008年2月28日,銀監會發布《關於調整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的通知》(銀監發[2065 438+08]7號),決定調整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
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由150%調整為120%~150%。
貸款撥備率監管要求由2.5%調整為1.5%~2.5%。
先說撥備覆蓋率和貸款撥備率兩個指標的意義。這兩個指標是反映銀行資產質量的重要監管指標。
撥備覆蓋率:又稱“撥備充足率”,是銀行貸款中呆賬撥備的利用率與實際可能發生的比率,貸款損失準備與不良貸款余額的比率。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是衡量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是否充足的重要指標。
貸款撥備率:即呆賬準備金和深圳的提取比例;指貸款損失準備與貸款余額的比率,是反映商業銀行撥備計提水平的重要監管指標之壹。
兩者之間分子相同,分母不同。根據新標準,分子-貸款損失準備金減少。
第二,它將如何影響銀行報表?
先說結論。理論上,銀行的利潤會增加,資產負債表也會更加穩健。
從會計的角度來說,在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中,要借壹筆資產減值損失,同時借壹筆資產減值準備。撥備率其實就是貸款的減值準備,只是兩個指標的分母不同。
假設某銀行需要按照150%的撥備覆蓋率計提,需要在貸款方計提1億的資產減值準備,那麽需要同時借入壹筆資產減值損失,這筆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如果降低撥備覆蓋率,假設相同貸款余額的資產減值準備由6543.8+0億元減少到減少後的0.8億元,在當期損益中借入的資產減值損失也為0.8億元,本次損益增加利潤0.2億元。這是最直接的影響,利潤增加。
第二是資產負債表更紮實,因為貸款的壹項資產減值準備需要從原值中扣除,記入資產負債表。現在這個比資產減值準備低了,資產負債表裏的資產看起來更多了。
第三,如何傳導到債券市場?
按照上述邏輯,由於準備金少了,銀行的流動性就會增加,就會有更多的資金流出刺激債市。
從債券市場的表現來看,6日消息傳出後,債券市場確實開始火爆,打破了長期盤整格局,債券期貨大幅收漲,其中10年期債券期貨主力合約創下兩個月新高。
九州證券老師解釋了撥備率下調利好債市的傳導邏輯:
第壹,隨著銀行資本金的增加,銀行可以投資信用債,擴大委外規模,有利於債券市場。
第二,銀行資本金的增加有助於銀行“從表外轉入表內”,“表外轉表內”將順利進行,對金融市場的沖擊也將減小。
不過,對於債券市場的刺激作用,有私募債券投資者表示,撥備率的下降可能有利於信用債違約率的下降,但是否會對債券市場產生促進作用還有待觀察。
第四,銀行的盈利能力會有實質性的提高嗎?
在業內人士看來,撥備率的下降更多的是賬面上的變化,但看起來銀行的利潤可能有所增加,但銀行的盈利能力並沒有明顯提高。甚至賬面利潤也不壹定會明顯釋放。所以銀行的小夥伴暫時不用指望漲工資了。
歡聚時代資產投資經理林雄表示,對利潤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因為撥備要求降低並不意味著銀行釋放利潤,因為很多銀行已經達到150%的要求,相當於放寬了底線,銀行不會按照底線釋放利潤,所以對銀行利潤沒有影響。
某大型私募投資總監表示,大部分銀行是達標的,短期內大概率不會釋放利潤,因為銀行歷史上壹直采用逆周期監管的模式,壞賬多的時候計提的就少。市場好的時候,壞賬減少的時候,他們會多提壹點撥備來對沖下壹個周期,尤其是四大行。銀行相對保守,不會因為標準放松而快速釋放利潤。銀行的審慎決定了這種情況不會發生。
不過,木易資產投資總監朱劍也表示,如果真實的不良情況和賬面差距不大,撥備就會下降,盈利能力確實可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