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2年11月開始出現大幅增持,到今年1月大約增持了4%,是疫情之後的首度增持。
由這些數據來看,美國那邊受加息影響導致流動性緊張,市場通過拋售黃金儲備來獲取流動性,但中國這邊流動性卻依然保持寬裕,甚至有需要通過購買黃金來擡高人民幣的匯率價格。
然而,從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勢來看,由於1月美聯儲沒有加息,中國央行購入黃金的動作也就停止了,可數據並未更新,無法證實。
到了2月,即使美聯儲再度加息,但由於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並沒有進壹步下跌,所以中國央行也沒有購入黃金,而這個得等3月的數據更新才能證實。
而自從矽谷銀行破產之後,紐交所4月份的黃金期貨合約價格出現軋空行情,空單快速了結,避免到期交割出現違約,而隨著時間推移,紐交所的價格有可能出現超過上交所的價格的情況。
我們可以認為美國的金融機構受銀行破產危機的威脅,它們都不敢輕易吐出自己手中的資產,所以短期內黃金價格依然會出現軋空行情,但這種情況有可能會隨著擠兌的湧現,而不斷有機構被迫拋出黃金儲備來獲取流動性,所以中長期反而有可能會出現明顯的拋壓,價格有可能下行。
至於中國這邊並沒有數據支撐出現囤金的現象,相反不排除有部分機構可能會借美國市場的軋空而拋售儲備來套現,再等到美國的金融危機進壹步爆發,銀行倒閉之後再低吸壹波,所以未來幾天價格仍有可能上漲,但當紐交所的價格超過上交所之後就要註意有踏空的風險,最好不要急於加倉。
過去上交所的價格是受人民幣寬裕的流動性驅動的,但不久之後美債危機必然要爆發,美聯儲必然要大幅擴表,美元價格會大幅走低,而相對的會導致人民幣快速升值。
為了避免升值過快而傷害實體經濟,中國央行必然要吐出部分黃金儲備來吸收流動性,所以央行的這種增持應該不會再維持很長時間,繼而整個市場的邏輯將會出現買賣反轉,應該會出現紐交所價格虛漲,上交所價格持平或小幅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