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壹次的調整,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將會下調至12%、中小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將會下調至10%。縱觀過去15年中國存款準備金率的變化情況,先後經歷了持續上調到持續下調的過程,從2011年存款準備金率觸頂之後,即開展了漫長的下調過程。以大型金融機構為例,從2011年6月的21.5%下調至現在的12%。至於中小金融機構,則從當時19.5%下調至10%的水平。
央行降準,本身屬於央行重要的貨幣政策之壹。從央行的角度出發,通過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可以達到釋放流動性、刺激經濟的目的。雖然我國的存款準備金率已經出現了10年時間的下調,但與全球成熟市場相比,我國的存款準備金率仍然存在壹定的調節空間。
這壹次央行全面降準超出市場預期,歸根到底還是在於市場對當前經濟回暖的表現比較肯定,壹般情況下不至於動用全面降準的方式來刺激經濟。但是,從此次央行全面降準的舉措分析,主要考慮到上半年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的影響,且對小微企業造成了壹定的沖擊影響,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提升了經營成本,經營壓力有所提升。
根據央行的表態,穩健貨幣政策取向並未發生改變。那麽,對此次央行全面降準的動作,仍需要看市場的反應。
從國常會釋放出降準信號到央行采取全面降準的舉措,前後還不到48小時。由此可見,針對此次全面降準的動作,市場也是缺乏了充分準備,從市場投資情緒的反應分析,估計會形成短期刺激的影響。另外,我們可以註意到,當央行發布全面降準的政策後,A50期指出現了直線上漲的走勢,這也是市場對此消息抱有樂觀態度的表現。
隨著此次央行全面降準措施的落地,估計年內央行加息的預期可能會落空,這也反映出當前國內貨幣政策並未發生實質性的轉變,之前市場擔心貨幣收緊預期,甚至展開加息周期的壓力也會得到明顯減輕。
這壹次全面降準政策可以得到快速落地,壹定程度上受到了上半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而引發中小微企業經營成本提高的因素影響。與此同時,還得益於當前CPI數據仍然處於低位水平,且PPI數據的同比漲幅已經開始出現觸頂回落表現,在重要經濟數據得到穩定可控的背景下,也為全面降準措施的出臺提速。
不過,從政策出臺的背景分析,壹方面與美聯儲仍然處於加息猶豫期的因素有關,從短時間內美聯儲很難做出提前加息的決定,這也給了全世界帶來了政策調整的空間;另壹方面則是考慮到下半年市場流動性持續穩定的需求,並通過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釋放部分流動性,且引導金融機構適度讓利,起到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作用。
從投資者的角度出發,全面降準將會釋放出壹定規模的流動性,這些流動性將會流向哪裏,無疑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
從全面降準的直接影響分析,最直接的影響是提振實體經濟,並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但是,也不排除部分流動性會流向股市、房地產等投資渠道。
不過,與多年前不同的是,現在對資金引導與監督的針對性已經得到顯著提升,即使存在部分資金間接流向股市、樓市,也只是比例很低的資金。與此同時,當前樓市有“房住不炒”政策的定調,且房地產市場的信貸環境比較艱難,受益於全面降準的影響會比較有效。對股票市場來說,現在市場指數已經明顯失真,且股市已基本上保持寬幅震蕩的運行格局,下半年出現例如2019年或2020年那樣的單邊上漲行情的概率卻不太高。不過,從市場投資情緒的角度出發,肯定會受到或多或少的刺激影響,當前A股市場的走勢更容易受到市場投資情緒等因素的影響。
在央行采取全面降準措施的背後,有人歡喜有人愁,現在最憂愁的人,估計是投資大金融、地產與基建的投資者。在短短半年時間內,包括中國平安、美的集團、海螺水泥、三壹重工等白馬股,已經出現了30%以上的跌幅,這壹跌幅水平已經達到甚至超過2018年的調整力度。很顯然,這本身也是壹個不正常的市場現象。
論企業基本面,雖然存在波折,但也不至於發生徹底惡化的局面,與A股市場4000家上市公司相比,這些企業起碼比98%以上的企業強。論盈利成長能力,現階段內可能會受到壓力,甚至會出現盈利增速瓶頸的問題,但優秀企業與普通企業不同,它們本身具備很強的盈利恢復能力,短期陣痛更可能會換來長期的 健康 發展。除此以外,可能與市場投資風格轉變以及機構投資者集中拋售等因素有關。或許,從機構資金的角度出發,這類企業的投資邏輯開始發生變化,大資金不願意用漫長的時間等待企業的改革與轉型過程,在存量資金主導的背景下,卻選擇尋求更具確定性的投資機會,這也是前期機構過度抱團的後遺癥體現。
對跌跌不休的白馬股,政策吹暖風未必會馬上改變股價的下行趨勢。但是,對這些上市公司來說,最需要壹根及以上的長陽線來打破困局,這可能也是這類白馬股扭轉跌跌不休困局的有效途徑。從某種角度分析,對此次白馬股超預期下跌的走勢,情緒化因素主導了價格走勢,當極度悲觀的情緒化風險釋放完成後,股價會有壹個逐漸修復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