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奧特在開車?王碩琦
自從新能源出現以來,關於禁售燃油車的消息就從未停止過,但最近綜合多方信息似乎強調的是“全面電驅計劃”,而不是禁售燃油車。這在不久前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上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2.0技術路線圖中已有明確宣示(詳見《汽車新技術路線圖全面解讀及其面臨的六大問題》)。
這樣的技術路線圖在全球各大汽車品牌中似乎已經達成共識,紛紛給出了自己的全電驅動時間表。
10 6月19日,沃爾沃宣布2025年停止銷售燃油車,2025年以後銷售的車型將會是純電動車占壹半,混動車占壹半。
就在本月,165438+10月5日,日產也宣布計劃在2025年後停止銷售旗下燃油車,將研發和銷售方向轉向純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據悉,日產原計劃2023年實現50%銷售車型的電動化,2025年將在中國推出至少5款純電動汽車。
“全面電驅計劃”的措辭明顯比壹刀切禁止燃油車更為順暢,肯定了電動化的方向,讓混合動力汽車的重要性再次提升。
165438 10月8日,中國市政府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中寫道,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新車總銷量的20%左右。
目前距離2025年還有5年時間,在此期間,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需要從5%左右上升到20%左右。
工信部副部長新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如果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到5%,未來五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20%的目標很難實現,年復合增長率必須達到30%以上。他認為,要實現20%的目標,需要向歐洲國家學習,從供給和需求兩個方向努力。
新表示,經過綜合考慮,最終將目標定為20%,但按照目前的產業發展狀態,還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如果按照2019年中國汽車總銷量2500萬輛計算,如果銷量不變,五年後新能源占比將達到500萬輛,這裏的新能源指的是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以及氫燃料電池。當然,隨著汽車銷量的不斷增長,這個數字還有可能增加。
65438年10月27日,中國汽車工程學會2020年年會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李俊正式發布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2.0版技術路線圖。
李俊表示:“路線圖2.0將有力支持中國對2035年新能源汽車規劃和“十四五”科技規劃的研究。”
李俊還表示,“據預測,到2035年,傳統能源動力乘用車將全面轉換為混合動力,新能源汽車將成為主流,占銷量的50%以上。”即節能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將各占50%。
現在2.0路線圖正式發布後,又多了壹條:“到2035年,傳統能源動力乘用車全面轉換為混合動力”。
對此,外界媒體誤讀為2035年將禁售純燃油車,但路線圖2.0並未給出具體詳細的禁售燃油車計劃或時間表。
支家軍在和起草這個路線圖的專家對話時,得到的答案是,就中國整體市場而言,不會禁止燃油車的銷售,只是在部分城市有可能。但純燃油車將被淘汰已是業內共識,輕混尤其是48V輕混必將成為未來主力燃油車升級換代的主要方向,成為市場標配。
根據汽車行業的最新規劃,如果按照技術路線2.0的描述,未來的汽車要麽是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氫燃料汽車),要麽是節能汽車(包括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輕型混合動力汽車),燃油汽車將是全輕混。
結合沃爾沃和日產的計劃,似乎純燃油車的市場壽命將在2025年結束,只剩下5年?
這會是整個行業的時間表嗎?
相比之前的激進,中國為什麽軟化了“燃油車銷售禁令”?
目前,在國際社會上,已經有很多國家在流傳禁止銷售燃油車的時間表。這是魚龍混雜。壹些政黨甚至壹些協會的研究報告或動議被錯誤地傳遞到中國,並被誤傳為真實的時間表。
例如,挪威和荷蘭已經宣布將在2025年禁止銷售燃油汽車,德國和印度將在2030年禁止銷售燃油汽車,法國將時間定為2040年。
只有挪威是真的。而像德國這樣的燃油汽車巨頭,如何在2030年禁止銷售燃油?
*各國禁止燃料銷售的時間表被廣泛誤傳。
但是,在規劃層面,真正有這個意圖的是英國。2018年前後,英國政府宣布,從2040年起,新生產的內燃機汽車不得在中國銷售,二氧化碳排放量低於75g/km的超低排放汽車(包括混合動力和插電式混合動力)仍允許銷售。
但今年2月4日,路透社報道,英國首相鮑裏斯約翰遜?Johnson)宣布,英國計劃在2035年前禁止銷售新生產的汽油和柴油汽車,包括混合動力車型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他還宣布,英國今年將設定2050年“凈零排放”的目標。
按照英國目前制定的計劃,2035年計劃實施後,只有純電動汽車和氫燃料汽車可以投放市場。
需要指出的是,這仍然是壹個計劃,並沒有成為政府的決定。
然而,盡管中國、歐洲和美國對禁止銷售燃油汽車有激烈的爭論,但其背後是世界主要國家達成的《巴黎協定》對各國碳排放的硬性要求。
中國面臨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壓力。
對此,海南省率先邁出了禁止銷售燃油車的第壹步,出臺了2030年禁止銷售燃油車的規定。
值得註意的是,自主品牌車企中,長安汽車和BAIC在禁燃令鬧得沸沸揚揚的時候,也推出了自己的“禁燃時間表”。
長安在2017宣布2025年後禁止銷售燃油車,BAIC也在2017宣布2020年後禁止銷售燃油車。
然而,BAIC的承諾顯然失敗了。2020年,在BAIC新能源銷量大不如前的情況下,BAIC依然推出了多款燃油車。
今天,它意味著壹個笑話。
但是,禁止燃燒是不可行的。近五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崛起,以及電動車起火事件的頻發,正在讓輕混成為轉型期難以逾越的技術選擇。
另壹方面,李壹中的熱銷,以及新能源銷售與政策的相關性,也使得目前新能源產品對燃油車的替代有相當大的差異。
僅從65,438+00月的交付量來看,李ONE單月銷量3692輛,位居新能源SUV第壹,而理想客戶群體多為限購城市但需要無裏程焦慮的用戶。
上海上個月對外地車輛限行後,上海的新能源市場格外火爆。根據預測,上海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同比增長68%。
可以看出,目前的新能源並沒有走政策導向,由於成本和實際性能、距離以及燃油車的平等地位,還是有差距的。
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專家組組長王炳剛此前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政府政策激勵引導下,已經逐漸走出培育期,接下來將進入快速發展期,快速發展對產業鏈的影響是巨大的,因此要做好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布局。
辛在上述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推進20%的目標,我們需要向歐洲國家學習,也需要從供給和需求兩個方向做出努力。在供給側,要圍繞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等關鍵因素,不斷加強技術研究,開發先進、適用、可靠的產品,加快形成更大的市場競爭優勢。
在需求端,也要加強政策引導,出臺壹些鼓勵使用新能源汽車的優惠政策,優化分類交通管理措施,鼓勵換電等商業模式創新,同時加快公共區域車輛電動化,加大新能源汽車下鄉推廣力度,不斷提升用戶體驗。
所以總體來說,20%新能源的銷售目標雖然比以前低了,但是結合實際情況來看並不低,仍然需要所有從業者的共同努力。從燃油車慢慢過渡到新能源車是更好的選擇。
輕混即將成為標配。
目前,雖然新能源汽車未來五年的目標已經確定,但在可預見的10年內,燃油車仍將是主流。為了讓燃油車成為節能車,48V輕混幾乎成為所有家庭的標配。
與豐田和本田的混動不同,48V輕混動技術是近幾年才開始起步的,但在各國對機動車燃油經濟性要求不斷提高的壓力下,這項技術由於對現有車型的設計改動小,成本低,在短短幾年內取得了不錯的進展。
大多數配備48V輕度混合動力系統的車輛通常有壹個額外的電池和壹個小電機。因此,可以實現諸如增強的容量恢復和由電動機輔助的發動機啟動的功能。
因此,輕混系統通過較低的成本,使得發動機在起步時負荷較小,在擁堵時可以使發動機啟停時間更長,性價比較高。目前無論是奔馳、奧迪、路虎等豪華品牌,還是吉利、長城等國產品牌,很多大品牌都配備了48V輕混系統。
這種混光系統除了更環保之外,對啟動時的震動和發動機抖動也有壹定的抑制作用。
當然,更重要的是成本,對售價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48V混光技術發展的整體趨勢已經比較明確,高端豪華品牌逐漸普及。自上而下實施只是時間問題。節能減排是大方向,48V混光時代即將到來。相信未來年輕混動車的隊伍會成倍擴大。
因此,總體來看,內燃機不會消失,但內燃機單獨存在的時代即將過去,新能源發展的方向從政策上看並沒有改變,但新能源的產品仍需要持續的扶持和發展,而在未來很長壹段時間內,包括插電式、油電式、增程式、輕混式在內的混合動力技術將成為各個市場競爭的主要技術路線。
中國的純電動路線圖曾經是世界上最激進的工業路線圖。自2014特斯拉進入中國以來,資本市場推動的造車新運動激活了中國的純電動汽車產業。六年來,故事、傳說、鬧劇讓電動車被消費者接受,但它的問題也讓決策者減少了大躍進的產業路線政策,變得理性務實。
在這個過程中,內燃機和電動機共存的時代正在悄然來臨,它將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