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中儲糧在東北、華北及南方部分地區進行的玉米購銷雙向競價交易、競價銷售、競價采購等成交火爆,玉米緊俏程度可見壹斑。
現貨市場上,今日漲幅最大當屬華北地區。據市場消息,因到貨量減少,華北加工企業紛紛提價收糧,有工廠甚至壹日三次提價,山東棗莊恒仁工貿的收購價已經漲至3000元/噸,並且維持了兩天沒有調整。
另壹個大漲的地區是東北主產區。受寒潮影響,東北大部分地區出現強降雪、降雨,影響新玉米上量。極端天氣不僅提振了期貨市場,也影響著基層售糧熱情——由於低溫利於潮糧儲存,不著急變現、儲存能力較強的農戶會選擇暫時觀望,持糧待漲。
北方港口也受到降雪波及,集港量減少,供應偏緊,價格維持高位。南方港口目前走貨量雖有增加,但與北方港口聯動,價格依然堅挺。
今日錦州港水分15%陳糧收購價2590-2610元/噸,與昨日持平。廣東蛇口港水分15%玉米散糧成交價2850-2870元/噸,較昨日上漲10元/噸。
今日南方銷區價格普漲,因產區價格上漲終於波及到終端需求。南方飼料廠此前多選用小麥替代玉米,沖減部分玉米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近期隨著小麥價格大幅上漲,價格優勢已經不明顯,飼料企業考慮調整配方,增加玉米比例,補庫是大部分飼料企業下壹步需要做的。
不得不說,玉米此番大漲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意料之中是當下玉米供給青黃不接,兩大主產區華北市場供需緊平衡、東北市場遲遲不能上量,市場糧食流通量遠不能滿足需求量;意料之外是按照往年的經驗,11月份隨著東北玉米逐步上市,玉米價格逐漸下行才是比較符合市場規律的。
盡管當下上漲是玉米市場的主旋律,市場也普遍認可了它上漲的理由,但其中的風險我們仍不能忽視,畢竟今年東北產區玉米增產是官方證實的,巨大的供應量如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壹觸即發,能隨時扭轉市場多空博弈局面。
綜上,今年由於各項種植成本上漲,種植戶惜售心態很重,會壹定程度影響新糧的上市節奏。但哪壹年農戶不惜售呢?臨近年底,大部分農戶還貸、變現等需求還是會促使他們加快出貨。
玉米市場這波來勢洶洶的上漲並不會維持很長時間,行情寶認為這次極端天氣過去,新糧集中上市之際就是這波行情偃旗息鼓之時。屆時,玉米價格何去何從還要看產區新糧上量的節奏和物流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