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保本賬戶:40%保值的錢= 4萬。可以把20萬的40%(也就是4萬)花在長期收益上,比如固定回報投資收益型的房地產、債券、信托等。這些理財風險很低,主要用於資本保值增值,收益穩定,可持續增長。
二、投資賬戶:產生的錢(30%) = 6萬,20萬的30%(即6萬)用於風險投資收益。投資不等於理財,能看到收益就能看到風險。投資方面,可以采用442均衡資產配置法。
442平衡資產配置法的安全穩定收益產品(占投資賬戶的40% = 6萬*40%)。這筆錢可以投資壹些低風險的產品,比如活期存款、定期存款、貨幣基金(余額寶)、國債等。.....
中等風險收益產品(占投資賬戶的40% = 60000 * 40%)這部分錢可以投資於風險較高的產品,如基金、債券等,以獲得較高的收益。...
高收益高風險產品(占投資賬戶的20% = 60000 * 20%)為了獲得更高的收益,我們可以投資高風險的資產,比如房產、股票等。...
如果妳想獲得更高的回報,妳必須同時承擔更大的風險。
(因為篇幅有限,我就不解釋了。我想了解更多的理財知識。歡迎關註“大白聊財商”,每天分享實用幹貨。)
三、杠桿賬戶:救命錢(20%) = 4萬妳可以拿出20萬的20%(也就是4萬),這個很多人會忽略,但是大白想說,這部分投資特別重要。因為買保險其實就是買杠桿,用很少的錢撬動巨大的資金。有壹句話我很喜歡:“給自己或家人買保險,不是為了改變生活,而是為了不被生活改變。”
不管是給自己買保險,還是給父母買保險,還是給孩子買保險,我建議妳都不要輕易買。因為90%的保險買錯了,不僅沒用,還浪費了幾萬塊錢。其實這四種保險真的很有用:重疾險、百萬醫療險、意外險、定期壽險。
保險水很深。買之前多了解壹些保險知識。在這裏我給妳以下建議:
1.先成人,後兒童。買保險的時候,家庭首先要成人,其次才是孩子。再者,對家庭經濟貢獻最大的人,也就是頂梁柱,應該優先考慮買保險。大白壹直認為對此應該沒有異議。畢竟父母是孩子最大的“保險”。
但在大白10+的工作經歷中,我們看到了很多這樣的案例:出於對孩子的愛和關心,父母在孩子身上花費了1/3甚至壹半的可用預算,兼顧了意外險、醫療險、重疾險和教育金。沒想到我居然是在“裸奔”。
這樣做的缺點是:
假設父母任何壹方,尤其是收入較大的父親突然去世。如果家裏還有房貸和車貸,不僅孩子後續的保費可能難以為繼,孩子以後的生活和教育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但是如果孩子不幸去世,說的殘酷壹點,除了感情上的傷害,基本不會對家庭造成經濟上的影響。
所以,把錢都花在孩子身上是不理智的。
這就是為什麽大白說,壹定要優先考慮成年人需要的保險。如有盈余,我們會適當補充兒童重疾險和意外險。重疾買壹份20年的消費型保險就夠了,意外險也很便宜。壹兩百塊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