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龍山鐵礦(桃沖鐵礦)位於繁昌縣荻港桃沖村。西距長江邊的荻港碼頭7.5公裏,有公路和礦山專用鐵路線相通,東南距繁昌15公裏,有公路可與蕪—銅鐵路線繁昌站相通。
礦床成因類型屬夕卡巖類高溫熱液型礦床。所處地質構造部位為紅花山扇形背斜北翼中段向西傾沒部位。礦體明顯受邊緣彎曲形成的平臥褶皺上下兩翼之間破碎構造控制。礦床中有成礦前閃長玢巖、微晶閃長巖和正長斑巖巖脈穿插,主要近礦圍巖蝕變以夕卡巖化、綠簾石化、碳酸鹽化最為發育。
礦體分布在大山頭、小山頭和金石墩3個山嶺上,總的走向北東80°,斷續長1150米,地表礦體向南傾,深部礦體向北傾。其傾斜度由地表至海拔50米,壹般較陡,向南傾斜60°—90°,海拔50—200米處礦體向北緩傾,傾角15°—30°,嚴格受層間斷裂控制。大、小山頭礦體規模較大,為桃沖鐵礦的主礦體,地表長380米,平均厚度45米,最高出露海拔350米,最低延伸至負200米,傾斜延伸達800米。礦體產於夕卡巖與灰巖接觸帶附近,按其空間位置又可分上、下兩層,上層礦體產於夕卡巖頂部和棲霞組灰巖接觸部位;下層礦體則產於夕卡巖底部和黃龍組灰巖接觸帶中,礦體在剖面上呈鐮刀狀—似層狀。
礦體自然類型有:①交代石灰巖型鐵礦石,其脈石礦物主要為方解石、石英。金屬礦物中假象赤鐵礦和鏡鐵礦含量較高,而磁鐵礦含量較低;②交代(夕卡巖)型鐵礦石,其脈石礦物以石榴子石為主,透輝石、鈣鐵輝石次之,方解石、石英含量少。在金屬礦物中磁鐵礦含量較高,假象赤鐵礦、鏡鐵礦含量較低。
礦石工業類型主要為:
1.條帶狀礦石,金屬礦物與脈石礦物呈條帶狀間隔產出,條帶寬窄均勻,為交代具有流劈理構造的石灰巖而成。
2.塊狀礦石,金屬礦物呈片狀,放射狀緊密相嵌,脈石礦物則嵌於金屬礦物晶隙間,或呈塊狀和金屬礦物團塊***生。
礦石物質成分,金屬礦物為假象赤鐵礦(占29.7%)、鏡鐵礦(占19.69%)、磁鐵礦(占11.79%)及穆磁鐵礦、菱鐵礦、褐鐵礦,少量黃銅礦。脈石礦物有石榴子石、鈣鐵輝石、方解石、石英等。
本礦床發現、開采時間較早,勘查延續時間較長。
1911年被漢冶萍公司張某發現後,由商人集資10萬元成立裕繁公司進行開采。不久又遭日本帝國主義的掠奪開采,采出礦石350萬噸。此間壹些中外地質學家來礦進行地質調查。
1931—1933年,謝家榮曾來本礦進行地質調查,填制1∶2000礦床地質圖,並載入《揚子江下遊鐵礦誌》壹書中,估計鐵礦石儲量464萬噸。
1940—1941年,日本人神山昌毅在本礦填制1∶2000與1∶1萬的礦床與區域地形地質圖,並施工12個鉆孔,但現存資料不全。
1952年,南京大學徐克勤等率學生來本區填制1∶5萬皖南區域地質圖,並著有《皖南區域地質報告》。
1954年起,馬鞍山鐵廠組建了桃沖地質勘探隊,對海拔250米以上的礦體進行勘探,至年底由金維楷等組織編寫了《長龍山鐵礦中間地質報告》。探明鐵礦石儲量550萬噸。
1955年4月,冶金部南京地質勘探公司承擔了對桃沖鐵礦的勘探工作,成立八○三地質勘探隊,繼續對桃沖鐵礦進行勘探。1956年底,由陳煊主持,張念萱等編寫、提交了《長龍山鐵礦中間地質總結報告》,並重新計算鐵礦石儲量為1789萬噸。
1957年,冶金部南京地質勘探公司改為華東分局,勘探隊仍為八○三隊。在勘查過程中,參與該礦床勘探的有關人員,由於能認真地進行地質、物探綜合研究,打破傳統控礦觀點,曾提出“鐵礦主要受層間斷裂(剝離)控制,其深部礦體有隨巖層由南轉北延伸的可能”。在壹次匯報會上,由陳煊、張念萱、於鐘智等,闡述這壹觀點,並得到當時檢查工作的冶金部地質局王述平工程師等人的支持,後經鉆探驗證見了鐵礦,證實深部鐵礦層確實向北倒轉,從而使這個準備停勘的礦山,又獲得新生。
1960年4月,在陳煊的主持下,由張念萱等編寫、提交了《長龍山鐵礦詳查地質報告》。因工業指標更改,水文地質工作不夠,未獲批準。爾後重新圈定礦體,補做水文地質工作,於1963年12月,提交了《長龍山鐵礦地質勘探補充報告》。重新計算鐵礦石儲量為2840萬噸,安徽省儲委於1965年批準了該報告。
1984—1986年,冶金八○三隊又對長龍山鐵礦金石墩的邊部和深部進行詳查工作。於1986年由張思鈺、周晗等編寫並提交了《桃沖鐵礦補充地質工作報告》,新增鐵礦石儲量233萬噸,華東冶金地質勘探公司於1987年批準了該報告。至此,長龍山(桃沖)鐵礦勘查基本結束。
本礦先後斷續經歷30年的地質勘探工作,***施工96個鉆孔,鉆探工作量3.55萬米,坑探842米。勘探投資441.6萬元,平均每噸礦石勘探成本0.087元。經生產開采部門於1990年底重新計算,累計探明鐵礦石儲量為3446萬噸,保有儲量為2364萬噸。
長龍山鐵礦屬急傾斜礦體,上部310米以上,適合露采,以下則需坑采。
礦石自然類型以石英方解石型為主,鐵礦石品位富,礦床全鐵平均品位45.31%,有害成分低,采用磁、重選別方法,原礦品位33.05%,精礦品位55.98%。選礦回收率67.96%。礦區水文地質條件中等,最大湧水量17833噸/晝夜,對90米以上開采無影響。
長龍山鐵礦是個老礦山,1954年恢復生產,1957年轉入地下開采。1989年由馬鞍山鋼鐵設計研究院進行設計,開采規模年產50萬噸礦石。是馬鞍山鋼鐵公司鐵礦石重要產地之壹,對安徽鋼鐵生產起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