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外匯行情大全網 - 期貨行情 - 完善我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思考

完善我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思考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這是關系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決策,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今年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第壹年。在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取得較大進展和初步成效的同時,如何進壹步提高農村信用社的資金實力和服務水平,更好地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我們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

* * *同樣的責任。今天,銀監會決定召開農村信用社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座談會,非常及時,意義重大。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高度重視農村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堅定不移地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中之重。出臺了壹系列重大支農惠農政策,擴大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切實加大農村發展資金投入,農業農村發展出現新的積極變化。但是,農業和農村發展仍處於艱難爬坡階段,農業基礎設施脆弱、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矛盾依然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其中,加大資金投入是關鍵。黨中央、國務院也明確要從建設資金、財政支出、銀行信貸等方面向農村傾斜。要加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資金投入,除了國家財政投入外,更多的要靠農村財政。這就要求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規範發展適合農村特點的金融組織,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的作用,建立農村信貸投入穩定增長的機制。同時,希望各級政府為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壹是完善法制環境,有效遏制惡意信貸欺詐和逃廢金融債務行為,保護農村金融機構的債權;二是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規範市場中介行為,努力培育信用文化;第三,轉變政府職能,維護金融機構的自主權和獨立性。下面,我就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談幾點看法。

壹是加快構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產權清晰、監管有力的農村金融體系。

2002年3月,國務院批準成立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的深化農村金融和農村信用社改革專項工作組,研究制定農村金融和農村信用社改革方案。經國務院批準,2003年6月,《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方案》開始正式實施。2004年8月,經過反復研究和征求有關部門意見,試點擴大到29個省(區、市)。2005年6月5日至2月,中國人民銀行向國務院上報了農村金融改革總體方案,提出了農村金融改革的總體目標、思路和具體政策建議。

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並存的農村金融體系,農村金融服務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但農村金融體系的總體功能仍不適應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壹是農村特別是西部地區資金外流問題比較嚴重,資金不足問題困擾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二是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相對薄弱,金融機構對農村資金投入不足,農民貸款難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緩解。三是農村金融機構和市場體系不健全,信貸產品單壹,信用擔保和農業保險發展滯後。第四,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亟待加強。農村金融服務模式和手段落後,電子化和賬單化程度低,支付結算系統落後。這些問題制約了當前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步伐。因此,迫切需要進壹步改革和重新定位農村金融組織,加快構建符合農村金融需求特點的功能完善、分工合理、產權清晰、監管有力的農村金融體系。

壹是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認真總結改革試點經驗,進壹步采取有效措施鞏固農村信用社改革成果,建立農村信用社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使農村信用社成為產權清晰、管理科學、約束機制強、金融可持續發展、堅持商業化原則、主要服務鄉(鎮)、村和農民的金融機構,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作為金融主力軍和聯系農民的金融紐帶作用。

二是進壹步發揮農業發展銀行的政策性金融功能。繼續完善農業發展銀行對農產品收購的融資功能,積極參與農業扶貧貸款業務,同時根據農村和農業發展需要,適時開辦農業綜合開發貸款、農村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貸款、扶貧開發貸款等開發性金融業務。政策性金融業務和開發性金融業務嚴格分賬管理。設立保單業務強制賬戶,對強制賬戶實行專項管理、單獨核算。設立開發性金融業務引導賬戶,實行市場化管理。

第三,加快中國農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革。繼續發揮農業銀行在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堅持農業銀行商業化改革方向,使經營決策和金融服務貼近基層、貼近農村,切實提高對農業產業化、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村城鎮化的信貸支持質量和效益,加強對縣域經濟的金融服務。

第四,積極推進郵政儲蓄改革,加快組建郵政儲蓄銀行。按照商業化原則,擴大郵政儲蓄資金自主運用範圍,引導郵政儲蓄資金支持“三農”,完善郵政儲蓄機構在農村地區的儲蓄、匯兌和支付服務功能。

第五,大力推進農村金融組織和金融產品的創新。在加強監管、防範風險、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鼓勵適合農村需求的金融組織創新和金融產品創新,允許社會資金參與現有金融機構重組和參與新設農村金融機構,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和金融機構適度競爭,推動交易工具和業務品種創新,探索更加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村金融組織形式。

第六,加快建立市場化的農村金融風險補償機制和市場退出機制。加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運用存款保險機制對有問題的農村金融機構采取及時監控和早期糾正措施,促進農村金融機構規範健康發展。

七是結合發展合同農業,積極探索和發展農業保險和農業期貨市場,發揮農業期貨市場和農業保險在穩定糧食價格、保護農民利益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二、充分發揮中央銀行金融支持的正向激勵作用,進壹步鞏固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

近年來,為充分發揮央行金融支持的正向激勵作用,真正實現“花錢買機制”的政策效果,人民銀行和銀監會按照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對農村信用社改革進行了嚴格評估。截至2006年3月底,已發行9個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專項票據,共向29個省(區、市)的2355個縣(市)農村信用社發行6543.8+0649億元,占全國選擇專項票據支持方式的縣(市)總數的98%,占專項票據總數的99%;向吉林、陜西農村信用社發放專項貸款2.6億元。在已發行的專項票據中,用於置換不良貸款6543.8+0347億元,置換歷年虧損302億元。總的來看,金融支持政策的嚴格執行,有效解決了農村信用社的歷史包袱,資本充足率迅速提高,資金實力顯著增強,經營機制進壹步轉換,基本找到了適合不同地區、不同經濟環境、不同經營狀況的農村信用社產權模式和組織形式。

銀監會提出,今後農村信用社改革要堅持服務“三農”的方向,堅持市場化、商業化的導向,用5到10年的時間,分階段過渡到符合現代金融企業要求的有特色的社區村鎮銀行機構。同時,統壹農村信用社和商業銀行監管標準,全面實施貸款五級分類,逐步按照商業銀行口徑計算資本充足率。人民銀行將積極支持銀監會組織開展農村信用社資產五級分類和資本充足率真實性核查工作,切實采取政策措施督促農村信用社強化資本約束,完善撥備制度,提高資產質量。同時,中國人民銀行將保持金融支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壹致性。在考核專項票據支付時,仍會以現行金融支持政策為標準考核農信社資本充足率,按照貸款四級分類考核農信社不良貸款比例。

為繼續發揮財政支持政策對改革的正向激勵作用,增強財政支持政策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及時協調、指導和規範專項票據支付考核工作,進壹步明確支付考核的標準和程序,切實提高考核的質量、效果和效率,近日,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聯合發布《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中央銀行專項票據支付考核指引》,對專項票據支付考核提出了新的要求:

壹是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局出發,在支付考核工作中牢固樹立服務三農的意識。通過完善支付考核的考核機制,督促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和銀監會派出機構增強做好考核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履行專項票據支付考核職責。通過嚴肅考核工作紀律,強化考核責任約束,確保考核公平公正,提高考核工作質量、效率和效果。通過建立支付考核申訴制度,提高考核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村信用社及時支付專項票據資金。

二是建立動態監測和考核機制,促進農村信用社準確把握改革工作重點。通過書面材料審核和抽查相結合的方式,進壹步加強對改革試點實際進展和效果的動態監測和評估,督促農村信用社始終牢牢把握改革中明晰產權關系、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內部管理等重點,努力實現改革目標。通過加強增資擴股和股權基金管理的合規性考核,督促農信社強化資本約束。

通過加強經營財務指標真實性考核,督促農村信用社進壹步加強內部管理,嚴格執行財務會計制度。通過加強對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的考核,督促農村信用社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對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財務狀況和內部管理逐步改善,經審查確實符合要求的農村信用社,要按照規定程序及時安排專項票據兌付。將改革力度不夠、財務狀況和內部管理改善緩慢的農村信用社列為動態監控的重點,督促其采取具體措施深化改革。

三是將省級管理機構履職情況納入專項票據支付考核範圍。省級管理機構要依法履行行業管理職責,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的管理、服務、指導和協調職能,重點指導轄區內農村信用社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內部管理。

同誌們,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壹項十分重要、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通力合作,共同努力。人民銀行將全力配合銀監會推進改革試點,為改革的各個階段制定嚴格的檢查標準,為農村信用社改革提供持續的正向激勵機制,對可能“下臺”的農村信用社實行嚴格的約束機制,推動農村信用社抓住歷史機遇,深化內部改革,完善經營機制,增強資本實力和金融能力,為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更大貢獻。(本文是吳曉靈4月27日在農村信用社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座談會上的講話。)

  • 上一篇:44歲有劫馬,78年馬主壽命78年。
  • 下一篇:高收益期貨投資的歷史
  • copyright 2024外匯行情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