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國有資本,完善多元化股權結構,實現與戰略投資者的資源優勢互補和戰略業務協同;
建立高效的企業市場化管理機制,以績效為導向,優化風險管理和成本控制,提高盈利能力;建立員工持股計劃和管理層股權激勵機制,讓員工和企業都享受到實惠,激發企業活力,提升企業競爭力。
混改的典型案例之壹是第壹批混改試點企業中的中國聯通。中國聯通作為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之壹,由於4G業務的流失,其經營業績遠遠落後於其他兩家公司。聯通2016年報顯示,中國聯通凈利潤僅為4.8億元,而中國電信為18109萬元,中國移動為108839萬元。
擴展數據
國有企業混改的主要途徑
公開重組重組。采取資產剝離、人員分流、債務重組等多種措施,進行業務、資產、債務重組,優化業務和資源配置。
PPP模式。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通過投資補貼、擔保補貼、貸款貼息等政策,優先支持引入社會資本投資參與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國家重點項目。
引入戰略投資者。戰略投資者壹般指國內外專業的行業或財務投資者,具有豐富的投資經驗和整合經驗。他們的參與不僅可以帶來外部資源,產生協同效應,還可以對國有企業的運營效率和成本收益形成反向效應,增強企業的運營活力和效率。
員工持股。通過混改,員工持股計劃將打破過去國企員工薪酬的天花板,充分激發員工的創造力和積極性,鼓勵員工與企業共* * *樂。
運營和上市。整體上市或核心資產上市不僅是混合所有制最重要的形式之壹,而且與混改的目標高度壹致。通過上市引入非公有資本,優化股權結構,完善財務和風險管理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機制,促進國有企業市場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