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壹些令人擔憂的理由。主要原因是害怕疫情“黑天鵝”飛向資本市場,造成非理性恐慌和暴跌;目前資本市場已經植入了融資融券和期貨期權的杠桿。股市大跌會導致融資平倉,並導致股指期貨和期權做空的後續力量,從而進壹步推動股市下跌,最終可能引發金融市場危機和經濟危機。
但權衡之後,股市按原計劃於2月3日開盤。因為也有資本市場不能推遲開放太久的原因。
市場講預期,最怕沒有充分理由的變化。目前,中國資本市場已經與國際市場緊密聯系在壹起。如果市場長期封閉,會影響市場交易的連續性,積累風險。而如果長期封閉市場,社會融資鏈條將難以承受,有崩潰的危險。此外,還會對資產定價產生影響。比如期權的時間價值元素受到了嚴重擠壓。
總之,股市需要流動性。如果長期封閉,鎖定流動性會造成更大的恐慌,不利於風險的釋放。所以股市可以休市幾天,但是長期會有很多負面影響。目前從新加坡A50來看,大幅下跌後企穩。
但擔憂也是客觀存在的。如何防止出現極其不利的情況?
綜合各方建議,大概有四點:此時限制賣空,提高保證金,降低杠桿,限制裸賣空,要求賣空盡量與對沖相結合。這是特殊時期的措施,可以起到很大的穩定股市的作用,盡量避免資本市場放大恐慌情緒。
其次,重在引導機構投資者理性投資行為,避免非理性恐慌情緒發泄,起到不好的示範效應。
再次,基於完善法治制度供給,監管部門應以市場化思維支持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包括股權市場再融資和交易所債券市場公司債融資,都要考慮應急和便利措施。
當然,離不開宏觀層面利好消息的支撐,加大逆周期調控力度,出臺更多有利於經濟轉型發展的措施,通過積極的政策措施穩定人心、穩定市場、穩定經濟。比如,引導商業銀行體系為實體企業提供低息貸款和便利渠道;市場化緩解了風險厭惡情緒,穩定了市場的正常運行及其投融資功能。
政策選擇只能根據是非曲直來選擇,沒有如果。好在中國股市目前處於中長期底部,安全墊比較厚。國內外投資者都會理性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