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外匯行情大全網 - 期貨行情 - 貨幣中性的需求變動

貨幣中性的需求變動

貨幣需求變動與貨幣中性的結果

帕廷金(1965年)利用壹般均衡體系證明了:如果人們假設貨幣需求的增加伴隨以對其他所有商品和債券的需求減少,那麽,新的均衡將在所有貨幣價格以相同比例下降相利率不變的情況下達到;相應地,這些產品各自的產出也不變。然而在凱恩期貨幣理論中則假設貨幣需求的增長僅僅是靠債券的持有而實現的,而這正是凱恩斯流動性偏好理論的含義。這種流動性偏好的變動就起作用並非是中性的,而是將導致利率的增長,進而影響投資及經濟系統的其他實際變量。

同樣,由現金存款比率和(或)銀行準備金存款比率變化引起的內部貨幣和外部貨幣之間比例的變化,其作用也不是中性的。但是有人提出,如果金融部門的供給函數和需求函數也沒貨幣幻覺,那麽,外部貨幣的增長將不改變這此比率,因而其作用是中性的。

如果貨幣增加是由公開市場上購買政府債券造成的(以致在開始,總的金融資產不變),或者如果在商品市場產生壹種真正平衡的影響,就誠如梅茨勒(1951 年)指出的那樣,均衡利率將下降, 以致貨幣就其作用而言將不再是中性 的了。但是,如果個人完全預料到並貼現未來政府債券所需的賦稅額的話(這種情況下,債券就不是凈財富的壹部分),那麽,中性也可出現。

  • 上一篇:黃金與黃金期貨有什麽相關性麽?
  • 下一篇:基金管理公司年度報告內容與格式準則的報告內容與格式準則
  • copyright 2024外匯行情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