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工程造價畢業論文5000字1
建築工程造價分析
建築工程造價壹直是各施工單位關心的熱點話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為了提高建設項目的投資效益,降低投資成本,建設項目的所有參與者都必須盡力有效、合理地控制工程造價。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了建設項目全過程中工程造價的控制措施,為今後建設項目造價控制提供相關參考經驗。
關鍵詞:施工成本控制管理措施
1施工項目成本控制的意義
合理確定工程造價,歸根結底是工程造價管理的範疇,是壹個經濟與技術相統壹的管理過程。
做好施工組織設計是工程造價的重要內容。精心組織施工,優化施工方案,統籌安排工期進度,提高機械設備效率和施工管理水平,可以有效降低項目施工成本,這些都可以通過施工組織設計來實現。
2施工成本控制的現狀
2.1成本管理意識不強,政府幹預市場過多。
目前的材料價格隨著市場的波動而波動,市場起著主要的調節作用。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國家對物資市場價格的監管已經從計劃經濟時期的政府管制轉變為市場調節。由於市場的盲目性和滯後性,完全依靠市場不可能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因此,這就要求政府在關系到國民經濟發展的建築業價格調整中,發揮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杠桿作用。
但由於受計劃經濟的影響,壹些地方市場觀念淡薄,地方政府因循守舊,行政手段幹預過多,嚴重阻礙了工程造價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2.2成本核算流於形式,缺乏項目成本控制的操作依據。
在施工過程中,成本預算和成本核算沒有結合起來,管理者也不是很關心這種情況。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負責的項目的計劃成本、預算成本、實際成本。只要進度能跟上,總體感覺很好。
另外,由於沒有階段性的工程造價控制,沒有局部的造價控制,所以最終工程完工後,造價得不到有效控制,有時工程損失要到結算時才知道。
如何為項目成本控制(目標成本)制定壹個可操作的基礎是非常關鍵的。
施工項目成本管理與壹般產品成本管理的根本區別在於,其目標成本管理是壹次性行為,其管理對象只有壹個項目,隨著這個項目的完成而結束其歷史使命。
然而,許多施工企業在制定項目目標成本時過於簡單化和表面化。在項目成本管理措施方面,只有簡單的規章制度,誰來做,怎麽做,做到什麽程度,都是空洞的理論規定,根本無法執行。
由於這樣的目標成本沒有與實際施工程序相結合,可操作性差,起不到控制作用,也無法分析成本差異的原因。
因為項目之間沒有可比性,所以下壹個項目的結果將是相同的,這樣目標成本將永遠停留在目標上。
2.3法制不健全,對造價中介機構的管理不夠有力。
近年來,從事工程造價咨詢和標底編制的中介機構發展迅速。目前,我國已經出臺了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條款,以規範建築業的工程造價。
壹些中介組織不按規定辦事,缺乏公正性。
中介機構不負責咨詢服務,沒有完善的賠償制度和回避制度。
特別是在標底的編制中,誤算和漏報時有發生,影響了招標工作的順利進行。
3施工項目成本控制措施
3.1改進和完善現行的設計方案招標方式。
在方案選擇中,要求設計人員提供方案設計概算,明確概算控制經濟指標,將技術指標與經濟指標有機結合,適當增加經濟指標的權重,改變以往只重視技術指標而忽視經濟指標的評標方法。
投資控制不是壹味地減少投資,而是通過優化設計方案來控制投資,這是壹個綜合問題,既要鼓勵采用先進技術和工藝,又要防止投資擴大和超支。
不能片面強調節約投資。壹個好的設計方案不僅要有先進的技術和優越的功能,還要有最佳的性價比。
3.2招標階段工程造價的合理控制
實事求是,實事求是,保證標底質量,將工程標底控制在合理造價的下限。
業主可以根據項目的規模、性質和特點,確定合適的承包方式來控制工程造價。
因此,在招投標過程中,要有明確的透明度,讓投標單位頭腦清醒,對招投標工作放心,真正體現市場經濟的公平競爭,根據工程規模和技術要求,慎重選擇施工單位。
3.3施工階段的成本控制
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在施工前應認真審核設計圖紙,嚴格遵守設計規範,在圖紙會審階段解決施工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避免在施工中影響工程進度和質量,或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
為了保證工程簽證的客觀性和準確性,首先強調工程簽證的時效性。
其次,簽證的描述要客觀準確,隱蔽簽證要以圖紙為依據,註明隱蔽部位、項目、工序、質量完成情況。如果圖紙上對隱蔽部分的工程量不確定,也要求註明幾何尺寸並附上草圖。
施工圖以外的現場簽證必須註明時間、地點、原因、幾何尺寸或原始數據,壹般不能簽註工程量和工程造價。
簽證發生後,應按合同及時辦理,審核嚴格執行國家定額及相關規定,經辦人員不得隨意變通。
要加強預見性,盡量減少簽證的發生。
竣工決算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建設單位強化管理意識,改進管理制度和方法,從而實現工程建設投資的最佳經濟性、效率性和效益性。
審計人員必須秉公辦事,堅持原則,嚴格控制。
4結論
項目成本管理的目標是根據經濟規律的要求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形勢,合理確定和有效控制成本,以提高建築安裝企業的投資效益和經營效果。
其任務是加強工程造價全過程的動態管理,強化工程造價的約束機制,維護有關各方的經濟利益,規範價格行為,促進微觀和宏觀效益。
建築工程造價5000字畢業論文2
淺析建築工程材料的成本管理
摘要:在建築工程中,材料成本在總成本中占有很高的比例,是整個成本的主要部分。工程造價的確定和控制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建築材料的價格,材料成本直接關系到施工企業對工程造價的控制和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
摘要:針對工程材料成本的重要性和目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就如何加強材料成本管理進行了探討,以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工程材料;項目成本;購買
在建築企業中,材料成本約占總成本的60% ~ 65%,是整個成本的主要部分。工程造價的確定和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建築材料的價格,材料成本直接關系到施工企業對工程造價的控制和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因此,研究和制定有效的控制材料成本的對策是非常必要的。
1、材料價格管理的重要性
(1)從材料的比例來看,其價格是對工程造價影響最大的因素。
材料價格直接影響材料費用,材料費用是工程項目基本直接費中最大的因素,約占建設項目基本直接費的60% ~ 65%。壹個6543.8億元的工程,如果材料成本能降低壹個百分點,工程成本就能降低6543.8億元。
因此,準確確定材料價格是合理確定工程造價的前提。
(2)從工程費用定額的構成來看,材料價格是壹個相對靈活的因素。
工程造價中人工費和機械費的計算和調整由固定價格主管部門統壹規定,相對穩定;材料費用相對靈活,也是對工程造價影響較大的壹個重要因素,特別是可調差價的材料和不計價的材料。如果控制和管理不到位,即使工程量計算和定額套用準確,費用計算合理,也會使工程造價失真,嚴重影響工程造價的有效控制。
2.材料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由於采購計劃管理不善,工程材料的數量、規格、型號與現場實際需要不符。
這會導致庫存積壓甚至現場停工清料,造成停工損失。
(2)工程造價管理中,涉及的材料數量多,品種、規格、型號多。價格體系的多樣化使得設備和材料的幾種價格並存並不斷變化。
而且新材料新設備因為質量和功能都很容易更新。由於缺乏對材料和生產工藝的了解,成本管理人員很難全面準確地掌握真實價格。
(3)無法運用價值原理對材料質量、價格、運輸距離等因素進行綜合比較分析。
市場經濟意識淡薄,沒有認真調查和了解市場情況。
材料采購分散,拿不到批量折扣。
(4)在工程中使用劣質材料,或代用材料。
但在結算時,仍按設計的材料設備價格計價,造成消耗不準確,反映工程材料成本不準確。
(5)對於超節的獎懲,在規章制度方面,只停留在紙面上,只有考核,沒有獎懲。
管理制度沒有真正落實到位,無法定額發放物資。
(6)部分施工單位為謀取不合理利潤,虛報價格,虛開發票,甚至修改發票,部分施工單位與材料供應商達成* * *諒解,使工程造價人員在詢價時無法得知真實的材料價格。
(7)長期以來,我國工程建設中的“三超”現象相當普遍。除了人為因素導致的概算減少,以及存在諸多設計漏洞,沒有根據市場情況制定材料價格,材料采購腐敗觸目驚心,工程造價到處超標。目前物資采購管理薄弱,很多施工企業財務管理混亂,這是不可避免的。
3.材料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加強材料計劃管理
在材料計劃方面,既要滿足施工需要,又不能影響施工,又不能造成庫存過多,增加倉儲成本,還要和使用材料的部門溝通。
由於材料價格隨時間波動,在安排材料采購計劃時,還應考慮價格變化對材料成本的影響。
另外,資金的時間價值也要考慮。
因此,在采購材料時,要做到以下幾點:①將各種工程所需的材料按幾個板塊、規格、型號進行匯總,填寫明細表和匯總表。
根據生產任務和消耗定額,計算各種材料的需求;(2)尋求材料需求與采購數量的平衡,準確、及時、全面地編制材料采購計劃,掌握所需材料的質量標準、數量和價格,以降低建築材料成本,保證工程成本的控制。
3.2加強材料采購管理
工程招投標制度在規範建築市場、降低工程造價、提高投資效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它的優點表明,我們必須公開招標的大宗材料。
建設計劃實施後,不能隨意采購,必須根據需求進行采購。
對采購進行監督,實行雙人采購制。對於重要的、大宗的材料,要貨比三家,選擇材料好、價格低的采購。
嚴格控制小型材料的采購。
小批量工程材料采購不能實行招標的,必須進行市場調研,由物資部門等有關部門實施,並報總指揮批準。
必須嚴格物資采購的驗收和領料制度。
壹定要嚴格審核采購物資的原始憑證(發票)。
物資進出倉庫應嚴格執行簽收制度,入庫物資應進行驗收,出庫物資應辦理手續。
施工不能大材小用,材料要隨意切,要按設計圖紙施工。
施工現場的材料只能進不能出,剩余材料的退回必須執行嚴格的監管程序。
3.3采取合理措施應對材料價格波動
材料的價格不是壹成不變的,而是隨時間波動的。
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建築材料會隨著國家政策、地區差異、時間差異、供求關系等因素的調整而處於不斷波動的狀態。
由於倉儲成本的影響和庫存的限制,企業不可能在材料價格處於上漲階段和價格略低時無限制采購,也不可能因為材料價格的下降趨勢而不高價采購材料而停止項目建設。
此外,面對價格波動,還可以對金融市場采取適當的幹預,使企業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價格波動對其經營的不利影響,使企業鎖定成本,保護利潤。
比如鋼材,當鋼材價格處於下降通道時,此時企業需要這種材料,企業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在期貨市場操作,或者在鋼材價格高時在期貨市場做空,價格低時等量買入,以買賣差價抵消在現貨市場購買鋼材時經常發生的材料成本;同樣,當鋼材價格處於上升通道時,企業此時不需要這種材料,可以將資金投入到期貨市場,在合適的買入點建倉,然後在價格開始下跌時賣出,這樣就不會出現像現貨市場交易那樣的存儲成本,同時也提高了資金的再生率。
這時候需要采購鋼材的時候,鋼材漲價帶來的采購成本增加,也可以通過資本市場帶來的利潤來抵消。
3.4簽訂合同時適當規避價格波動風險。
工程項目的建設是壹個長期的過程,其中材料價格的變化是不確定的。
為保證甲乙雙方權利義務對等,保證建設工程的施工質量和建設單位的正常施工,建設單位應在施工合同中增加相關風險條款。對於投資巨大、建設周期長的重大項目,應在清單報價的基礎上明確,壹定時期後必須隨市場信息價格進行調整。
同時,不可抗力和不可預見因素應當在合同示範文本中予以明確說明和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