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ETF的起源和優勢
ETF最早是由美國財經雜誌InstitutionalInvestor的記者NathanMost Monszky在1993中提出的。當時,它被稱為交易所投資基金(ETIF)。並於同年65438+2月,全球首只ETF——標準普爾500指數基金(SPDR)上市。
與傳統的共同基金相比,ETF具有交易便捷、資產配置多元化高效、靈活性好、管理成本低等優勢。與其他投資產品相比,其收益風險比也具有優勢。
第二,ETF的分類
ETF可以根據資產類型、投資風格、投資板塊等分為幾類。
1.根據資產的類型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ETF主要分為四大類,分別是股票型ETF、債券型ETF、商品型ETF和混合型ETF。
2.根據投資風格
根據投資風格,ETF可分為價值ETF、成長ETF、指數ETF、量化ETF和紅利ETF。
3.根據投資部門
ETF按投資板塊可分為行業ETF、區域ETF和主題ETF。
第三,ETF的成本和風險
與傳統基金產品相比,ETF的成本很低,但類似於股票,需要對風險有壹定的了解和控制。ETF的風險最終是由基金的標的資產決定的。如果基礎資產表現不佳,ETF也會面臨相應的風險。
同時,ETF在交易日的實際買賣價格的波動也會帶來風險,因為它像股票壹樣在證券交易所上市,所以價格會受市場供求的影響而波動。
第四,ETF的投資策略
ETF最常見的投資策略是被動投資。由於ETF的本質是跟蹤指數,使偏離最小化,其投資策略被認為是被動投資,而不是主動投資。
當然,ETF的投資策略並不都是被動的,主動型ETF也有很多,但是相對於被動型ETF,其管理成本會相對較高,所以很大程度上還是屬於被動型投資範疇。
動詞 (verb的縮寫)摘要
ETF是壹個很好的投資工具,具有交易靈活、成本低、資產配置多元化的優勢。對於投資者來說,投資ETF需要結合市場情況、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等綜合因素做出相應的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