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奸細沒有具體的說出來,是錢老本和樊綱中的壹人。
第二個奸細,這個在《鹿鼎記》 小說四十九回:
徐天川板起了臉,問道:“韋大人,妳是帶了兵馬來捉我們嗎?”韋小寶忙道:“徐三哥怎……怎麽開這個玩笑?”樊綱快步走到小巷外壹張,回進屋來,關上了門。韋小寶和雙兒跟著二人穿過院子,來到大廳,只見李力世、祁清彪、玄貞道 人、高彥超、錢老本等壹幹人都聚在廳上。
韋小寶磕頭辭出,只覺全身涼颼颼地,原來剛才嚇得全身是汗,內衣褲都浸濕了,出得宮門,才籲出壹口長氣,尋思:“天地會的兄弟中又混進了奸細。殺了壹個風際中,另外又出了壹個。
否則的話,他們要我來行刺皇上,他又怎會知道?可不知是誰做了奸細?”回到 府中,坐下細細思索,尋不到半點端倪。”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鹿鼎記》這部小說從1969年10月到1972年9月連載在金庸主辦的《明報》上,連載時間長達兩年零十壹個月。
《鹿鼎記》是金庸的最後壹部武俠小說。小說名字中有“鹿”和“鼎”二字,“鹿”是“逐鹿中原”的“鹿”,“鼎”是“問鼎”的“鼎”,因此,從名字上看,《鹿鼎記》就和政治、權力鬥爭是緊密相連的。可見,金庸在這部小說中仍然深深地關心著政治。
《金庸作品集“三聯版”序》中說:“我初期所寫的小說,漢人皇朝的正統觀念很強。到了後期,中華民族各族壹視同仁的觀念成為基調,那是我的歷史觀比較有了些進步之故。這在《天龍八部》、《白馬嘯西風》、《鹿鼎記》中特別明顯。”
《鹿鼎記》書後又特地附有《康熙朝的機密奏折》,他說道:“我認為過去的歷史家都說蠻夷戎狄、五胡亂華、蒙古人、滿洲人侵略中華,大好山河淪亡於異族等等,這個觀念要改壹改。
我想寫幾篇歷史文章,說少數民族也是中華民族的壹分子,北魏、元朝、清朝只是少數派執政,談不上中華亡於異族,只是‘輪流做莊’滿洲人建立清朝執政,肯定比明朝好得多。這些觀念我在小說中發揮得很多。希望將來寫成學術性文字。”
百度百科——鹿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