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外匯行情大全網 - 外匯匯率 - 科索沃的歷史

科索沃的歷史

科索沃的歷史悠久,據克羅地亞歷史學家亞歷山大斯迪帕切維奇考證,最早生活在科索沃地區的是40多個伊科裏.特拉切好戰的遊牧部落,他們就是阿爾巴尼亞人的祖先,在公元前4~5世紀就在科索沃居住.公元6世紀末至7世紀初,大批斯拉夫移民越過多瑙河到達巴爾幹並定居下來。他們修建城堡、教堂,開墾荒地,把從事放牧的伊利裏人趕向丘陵、山地。公元9世紀,南斯拉夫人中的塞爾維亞族建立了自己的國家。當時的地緣政治學認為,統治科索沃就統治了巴爾幹,可見科索沃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2世紀起,科索沃成為塞爾維亞王國的壹部分,後在奧斯曼土耳其統治下伊斯蘭化,科索沃這壹名字來源於塞爾維亞語中“黑鳥的土地”壹詞,據迄今為止可考的歷史,生活在科索沃的最早居民是公元前4-5世紀伊科裏·特拉切遊牧部落。大約在公元6世紀末至7世紀初,大批斯拉夫移民越過多瑙河到達巴爾幹並定居下來,並很快同化了當地人。1170年,塞爾維亞人戰勝拜占庭人後,科索沃就成為塞爾維亞王國的壹部分。當時阿爾巴尼亞人還住在今天的阿爾巴尼亞的北部高山地帶,他們與塞爾維亞人***同生活,並接受了塞爾維亞的語言和壹些習俗,諸如和塞爾維亞人***度聖誕節等。科索沃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吸引了當時強大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註意。1389年6月15日,塞爾維亞拉查爾親王的軍隊和奧斯曼蘇丹穆拉德壹世的軍隊,在科索沃荒野開始了戰鬥。塞爾維亞貴族米洛什·奧貝利克假裝土耳其士兵進入土軍的軍營,他潛入蘇丹的帳篷中,用毒藥浸過的匕首把穆拉德刺死。但是這並沒有能夠挽救塞爾維亞。蘇丹的兒子巴耶塞德立即平息了隨之而來的混亂局面,包圍了塞爾維亞軍隊,並將其擊潰。科索沃戰役之後,塞爾維亞被迫向土耳其納貢,成為土耳其的附庸。

當時的兩大帝國奧斯曼和奧匈帝國對巴爾幹分而治之。南方由奧斯曼帝國統治,塞爾維亞人、保加利亞人、馬其頓人、阿爾巴尼亞人和壹部分波斯尼亞人成了附庸,北方由奧匈帝國統治,統治的種族包括斯洛文尼亞人、克羅地亞人和伏伊伏丁那人。許多塞爾維亞人逃往北方和西方,而阿爾巴尼亞人則趁機移居科索沃。奧斯曼帝國為便利其統治,采取措施讓皈依天主教的阿爾巴尼亞人接受伊斯蘭教。在這種情況下,剩下的約3-4萬塞爾維亞人在17-18世紀紛紛遷徙到基督教占統治地位的哈布斯堡帝國的匈牙利地區或亞得裏亞海的克羅地亞地區。

南斯拉夫王國將土地分給有戰功的塞爾維亞人,成為20世紀科索沃民族紛爭的起點。

造化弄人,1912年,在第壹次巴爾幹戰爭中,由塞爾維亞、黑山、希臘和保加利亞組成的聯盟,打敗了日益衰弱的土耳其帝國,科索沃在500多年後又重新歸屬塞爾維亞。到1929年,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族人約50萬,占科索沃總人口的39%左右,由此阿爾巴尼亞人對塞爾維亞人仇恨入骨。當1941年南斯拉夫被軸心國瓜分,科索沃被墨索裏尼拼湊的“大阿爾巴尼亞”並吞時,有近10萬塞爾維亞人被迫逃離家園,許多阿爾巴尼亞人對此拍手相慶,對意大利法西斯的入侵則不做抵抗。

這樣,戰後科索沃又回到了當時由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的版圖。 從18世紀末起,南斯拉夫各民族的獨立運動風起雲湧。

塞爾維亞經過兩次起義,於1815年成立了公國,1852年黑山公國建立。1876~1878年塞土戰爭後,阿爾巴尼亞的民族復興運動不斷高漲。日益沒落的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由於擔心塞爾維亞的強大而開始支持阿爾巴尼亞人了。在1880~1889年間,有6萬科索沃塞爾維亞人移居北方。1912年,巴爾幹國家聯盟向正處在崩潰前夕的奧斯曼帝國宣戰,推翻了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處於奧斯曼帝國奴役下長達5個世紀之久的科索沃重新並入塞爾維亞,而它的大部分居民已經是阿爾巴尼亞人了。 馬其頓總統指責入侵馬其頓行兇殺人並且計劃恐怖攻擊顛覆馬其頓的武裝分子。馬其頓總統奧爾基·伊萬諾夫說,周末警察在北部城鎮庫馬諾沃挫敗了極端分子。

馬其頓政府說,壹個至少有5名原科索沃解放軍成員參與的武裝部隊入侵位於北部的該國第三大城市庫馬諾沃,並與馬其頓保安部隊發生激烈沖突。

據馬其頓內政部發言人說,至少8名馬其頓軍警和14名科索沃武裝人員在沖突中被打死 。 關於科索沃的歸屬問題,塞爾維亞族和阿族各有各的說法。塞視科索沃為塞爾維亞民族的發祥地和文化搖籃,因為塞在12世紀就在這裏建立了自己最強盛的國家,而阿族人只是在奧斯曼帝國入侵和塞軍敗退北方後才大量遷入的。阿族人則堅持認為,公元前4~5世紀在科索沃居住的原始部落伊利裏亞人是阿族人的祖先,因此,科索沃自古以來就是阿族的領土。

主觀的政治劃分造成不同民族、宗教和文化的激烈沖突,造成了科索沃地區塞族和阿族激烈的對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科索沃重歸南斯拉夫,鐵托政權將科索沃設立為塞爾維亞的自治區(後又改為自治省),並給予當地阿族人地方自治,當地塞族人則認為科索沃所實行的民族政策實際上是對塞族的歧視。

1989年,塞爾維亞公投修憲,大大縮小了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二自治省的自治權利。阿族人強烈抗議,並抵制了接下來舉行的科索沃議會選舉。後來阿族人宣布建立獨立的科索沃***和國,自行舉行選舉,同時自行開辦了醫院、學校、廣播電臺等。而南斯拉夫解體也在這時開始。

波黑戰爭後,塞爾維亞開始組織塞爾維亞人移民至科索沃,引發了阿爾巴尼亞人的反感。

1990年代中葉,阿族遊擊隊以塞族軍政人物及設施為目標開始進行遊擊戰。

1998年3月,南斯拉夫軍隊開始協助塞爾維亞警察,進行大規模軍事行動。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有二十萬阿族人在南聯盟的軍事行動中流離失所,淪為難民。阿族及西方普遍認為這是南聯盟種族清洗政策的結果,認為塞爾維亞領導人米洛舍維奇當時圖謀把科索沃的主要民族由阿族換成塞族。同時也有數萬非阿族人(包括塞族人、羅姆族人等)淪為難民。

1998年7月5日,美國特使霍爾布魯克與科索沃阿族政治領導人魯戈瓦會談,表明美國政府堅持科索沃在不獨立的前提下恢復自治權的主張,然而,南聯盟在北約軍事威脅面前並未罷手,反而加強了武裝打擊和圍剿。

到了8月,科索沃難民已達20多萬,西方國家擔心會引發難民潮。安理會再次要求科索沃沖突雙方立即停火。1998年10月11日,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宣布全面履行安理會有關決議,南聯盟將從科索沃撤軍,由國際社會派員監督,並盡早與科索沃阿族人就自治問題開展談判。

1998年10月27日,北約宣布暫緩對南斯拉夫發動空中攻擊。

1999年3月24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開始轟炸塞爾維亞。北約稱戰爭的目的為保證阿族難民可以重歸家園,但戰爭又造成數十萬阿族人及塞族人逃離家園。戰後,阿族人大量重返家園,但大量塞族難民則不願回到科索沃。 當1996年建立的科索沃解放軍向塞爾維亞官員和阿爾巴尼亞人發動攻擊時,沖突開始白熱化,塞爾維亞警察在1998年3月開始大肆搜捕德雷尼察地區的科索沃解放軍,沖突更加激烈,安理會對南斯拉夫包括科索沃實行武器禁運,但境況愈演愈烈,直至爆發戰爭。

1999年3月,在向南斯拉夫提出警告並在科索沃塞爾維亞人進行進攻的情況下,北約對南斯拉夫實行空襲轟炸,秘書長說這是外交失敗造成的悲劇,雖然有時候“為了和平而使用武力是合法的”,但安理會在任何這樣的情況下都必須參與進去。

南斯拉夫對科索沃解放軍進行大規模攻擊並開始大量驅逐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造成了史無前例的85萬難民,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和其他人道主義機構在阿爾巴尼亞和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和國對難民進行多方面的幫助。 1999年6月,南斯拉夫接受了由八國集團提出的壹個和平計劃(八國集團包含七個西方工業國和俄羅斯)。安全理事會支持這壹計劃,授權南斯拉夫各加盟成員國建立安全存在以制止敵意、解除科索沃解放軍的武裝、促進難民的回返。計劃還請求了秘書長建立暫時的國際平民行政局,使人們可以享受實質上的自治,擁有自治政府。在南斯拉夫軍隊從科索沃撤退之後,北約中止了它的爆炸行動,有50萬駐科索沃國際安全部隊進入了該地區保障安全。

在科索沃的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立刻建立了壹個安全存在。該任務的復雜性和其範圍之廣是空前的。安全理事會授予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在科索沃地區享有特權:包括所有的立法和行政權力,以及司法管理權。該任務有四個主要方面:聯合國直屬的民政、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負責的人道主義者援助、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歐安組織)引導的民主化和機構組建、以及由歐盟管理的經濟重建問題。在聯合國的名義下,這是壹個獨特的團隊合作,也使四個國際組織走到了壹起。

在戰爭期間逃亡的85萬難民中至少有84.1萬人回了家,首要問題是幫助他們度過嚴冬。完成這項任務以後,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在重建正常生活,確保長期經濟重建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特派團頒發了壹系列法令,涉及到法官的任命和罷免,銀行業,許可證發放,建立壹個財政權力中心和科索沃預算中心等等。同時,特派團還與族裔社團的領導建立了對話關系,重建公***設施,開辦學校。

壹個聯合臨時行政結構成立,成員包括各民族團體的代表。在整個區域,布置了3000多名特派團警官,建立了壹個包括所有科索沃少數民族代表的科索沃警察服務局。科索沃解放軍於1999年9月全部解散,人員編入民間社會。停火後的幾個月中,約有21萬非阿爾巴尼亞族的科索沃人離開了科索沃去塞爾維亞和黑山(現已獨立成為塞爾維亞***和國和黑山***和國兩個國家)的其它地方,壹個聯合委員會確保他們的安全返回。

在2000年6月底,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逐漸被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所替代,盡管該組織在當地起了積極的作用。2001年5月,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建立了壹個新的機構用以強化他的警察和司法能力——原先從屬於民事管理部門。新的“警察和司法”機構直接受聯合國的領導。

對非阿爾巴尼亞民族的安全保護仍是壹個棘手的問題,進展雖然巨大,但總體局勢尚為緊張,對非阿爾巴尼亞人的威嚇、謀殺、暴力在繼續進行,其他的壹些少數民族在駐科索沃國際安全部隊的保護中被隔離開來,為了打破有罪不受懲罰的圈子,鑒於司法系統的惡化,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開始任命國際法官和檢察官。

在2001年4月,針對前南斯拉夫的國際刑事法庭控告前南斯拉夫總統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和其他4人在“對科索沃地區的阿爾巴尼亞平民進行壹系列攻擊”中犯有反人道罪,並在6月被送上了法庭。9月,安理會取消了對南斯拉夫聯盟***和國的武器制裁。11月,舉行了全科索沃選舉,選出了120名立法大會成員。2002年3月,大會選舉了該地區的首任總統和總理。

盡管如此,在發展臨時民主機構,確保和平正常生活方面仍有很多事情要做。在兩個議題,聯合國特使團領導覺得被迫否決科索沃大會的議案——壹次是關於邊境問題;另壹次是他們未能保證少數民族的權利,安理會完全支持這些決定。

近2003年底,高級官員為聯合國協管的科索沃制定了壹套標準,包括自由、公平、正常的選舉活動;自由新聞媒體報道;公正高效的司法系統。12月30日,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把壹些特別責權轉交給地方臨時政府,保留了壹些權力,包括安全、外交、保護少數民族的權利和能源等。

科索沃總理哈辛·塔奇於2008年2月17日宣布科索沃從塞爾維亞獨立。在議會召開特別會議,由議員投票通過科索沃獨立,按照人民意願,成為「壹個獨立、有主權和民主的國家」。會議過程由電視直播,隨官員宣讀獨立宣言,議長克拉斯尼奇(Jakup Krasniqi)宣布獨立,之後議員還隨即投票決定國旗和國徽。國旗會勾勒出科索沃在地圖上的輪廓,配以跟歐盟旗幟壹樣的藍底色,象征歐盟是科索沃的未來,普裏什蒂納成為首都。 科索沃獨立也並非美、歐、俄、塞、科的私事,對國際形勢也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影響。

科索沃問題壹直懸而未決,阿族堅持要求獨立,但塞方要求保證塞爾維亞領土完整。

美歐支持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民族自決,卻又反對前南地區塞族的民族自決,這加劇了該地區擦槍走火的危險性。

塔迪奇在2008年2月早些時候再次當選塞爾維亞總統,他雖然也堅持科索沃是塞爾維亞不可分割的壹部分,但是要比另外壹位激進的總統候選人尼科利奇要溫和,這也意味著塞爾維亞政府對科索沃的獨立不會采取激進措施。

塞爾維亞壹直否認會用加入歐盟為代價換取對科索沃獨立的默認,總理科什圖尼察表示這樣的行為是有損國家尊嚴的。還有壹點要強調的是,在塞爾維亞這個國家,真正掌握實權的不是總統,而是總理科什圖尼察。

科索沃的獨立可能會給周邊局勢帶來更大的動蕩。雖然它並入阿爾巴尼亞的可能性不大,但往後,科索沃很可能與素有“歐洲貧民窟”之稱的阿爾巴尼亞壹道,成為歐洲地區最大的安全隱患。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已宣布獨立,塞爾維亞政府警告若有國家承認科索沃獨立即降低與該國的外交級別。

科索沃總理塔奇表示,在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人民的意誌”將得以實現。

科索沃首府普裏什蒂納已出現了海報,海報呼籲人們在慶祝活動期間保持平靜。壹個用阿爾巴尼亞語寫的海報稱:“有尊嚴地進行慶祝,為了壹個好的開始,為了科索沃。科索沃歡迎未來。”

與此同時,科索沃議會於2008年2月15日舉行會議以通過壹系列在獨立後生效的法律,其中包括確保科索沃塞爾維亞少數民族人口安全的措施。普裏什蒂納的當地報紙稱,議員們已奉命在17日呆在普裏什蒂納,以便在接到通知三小時後開會。除了在獨立宣言上簽名外,議員們還將批準官方印章和國旗。中華人民***和國尚未承認科索沃獨立並與其建交。

各方已於2006年2月20日起就科索沃問題展開談判。經過兩年的談判與周旋,科索沃於2008年2月17日通過獨立宣言,宣布脫離塞爾維亞,現時獲得了108個國家的承認。塞爾維亞政府已經宣布絕不放棄科索沃的主權,準備采取多項制裁措施,但保證絕不使用武力阻止科索沃的獨立。

2010年7月22日,國際法院指科索沃宣布脫離塞爾維亞獨立,並不違反國際法。

  • 上一篇:風采和風彩的區別是什麽?
  • 下一篇:安逸花額度壹般多少?
  • copyright 2024外匯行情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