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外匯行情大全網 - 外匯匯率 - 誰知到敦煌反抗英國盜劫莫高窟的歷史、故事、傳說?急用!

誰知到敦煌反抗英國盜劫莫高窟的歷史、故事、傳說?急用!

莫高窟鍥在離敦煌25公裏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與蒼茫灰色的三危山靜靜相恃,中間壹條小溪曾經流淌過沙山與石山在歲月中的對話,沙山踩過溪水給石山講述著山中發生的事,石山借著月光站在溪邊向沙山展示自己的巍峨。如是春去秋來,溪水就流淌著有聲有色的故事。如今雖溪水斷流,但河床尤在,這些流不動的故事也就化成了沙粒,依舊能隨風流而動,有聲有色地講述著他的故事。

鳴沙山的風只有兩個方向吹著,有時從東向西,有時從西向東。從東而來的風,在呼呼的自然聲響中,帶來了(公元366年)樂樽和尚留下的壹連串聲音。雄關漫道,前往西天拜佛取經的樂樽師徒,在落日的余輝中,拖著長長的身影走到了鳴沙山的斷崖前,樂樽壹聲“阿彌陀佛”,接著叮當壹響,把禪杖插到了地上,隨即吩咐徒弟取水止渴。這時三危山上閃爍萬道金光,千佛顯像,伴隨而來的還有仙女仙子翩翩起舞。這景象在樂樽和尚又壹聲的“阿彌陀佛!”聲中消失了。和尚感悟:“得到此中真極樂,不問何處是西天。”這就是西天極樂世界,便發宏願要在此鑿窟建寺,弘揚佛法。從此這裏傳出的便是錘擊鋼釬,釬鑿石崖的叮當聲響。

又因沙石堅硬難鑿,他們采取了燒開水浸漬石崖,浸漬壹厘鑿壹厘,浸漬壹分鑿壹分。咕嚕咕嚕燒水聲,滋滋滋滋浸漬聲。這種聲音跟鐵與鐵,鐵與石撞擊聲,壹陰壹陽,陰陽和諧鑿下壹個洞窟,又鑿下第二個洞窟。

但後來更多的石窟則是在攀比的聲中鑿下。前朝要功德鑿窟,當朝更勝;平民要平安鑿窟,經商也要順水順風,投小利大,更要鑿;百姓鑿窟不僅留芳留名,還建功德,身為朝庭命官,身貴位顯,更要鑿。這些聲音在這裏壹浪接著壹浪,壹直喊到了元朝。

從元朝開始大概戰事頻繁,官兵忙於攻城守城,商旅因戰火紛亂不通不往,平民百姓為避難遷徙流亡,莫高窟也就香火斷絕。從此便是明月點燈,風唱梵音,佛和菩薩閉關禪定,沙石為他們封好關口,這裏靜如圓寂。

清朝(公元1892年)湖北道士王圓箓矮小的身材穿著寬大的道袍和當年樂樽和尚壹樣雲遊來到了莫高窟,他被規模宏大的佛祖聖地震憾了,嘖嘖贊嘆!“太可惜了,這樣的大產業沒人管護,佛家弟子都到哪了,如是任風剝沙埋,唉!”他在感嘆中,決心住下,要為莫高窟重見天日開關啟符。壹個道家弟子把自己的最後40年(1892——1931)的光陰用來看管佛家產業。

從此莫高窟的風中又有了聲音:王道士為修復洞窟,四處化緣的謙卑言語,民工們清沙挖沙唰唰響聲,道士民工見威武佛像多彩壁畫嘖嘖贊嘆,月下窟前道士向民工講敘壁畫的故事等。

不知佛家、俗世還是道家的需要,道家人說起佛家的故事,俗家人聽的壹樣津津有味;俗家人為求佛祖保佑,道家人壹樣把佛事做得有條不紊;佛祖也為了讓百姓認識佛法,寬容大量地說:眾生平等,弘法即是弟子。就這樣王道士在莫高窟功德也就越做越大,恢復當年香火繚繞,善男信女絡繹不絕的景象。

清光緒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公元1900年6月22日)壹位被王道士請來抄經的楊先生,到16號洞窟中去焚香,當他把香火插到甬道壹個壁上時,發現了這個壁是個洞壁,當即告訴了王道士,王道士叫上了幾個人,弄出了挖掘聲,破墻聲。就這幾聲的幾聲,挖出了轟鳴世界的藏經洞。王道士見如此多經文也慌了神,不知是福還是禍,吩咐,封上封上。但見光的經文,那塵封多年的經卷氣早就飛向大漠戈壁。王道士知道自己法力不足,不僅收不回這書卷氣,還怕保不住經書,就求救於官府,這以後莫高窟風聲中有了:

縣令嚴澤“臭牛鼻子,妳拿這些廢黃紙來幹什麽”。

進士出生的汪縣令“就地保藏,看好藏經洞”。

肅州道臺廷棟“這經書上的字還不如我寫的”哈哈大笑。

省不政府下令:“檢點經卷,就地保存”。

……。

這些嚴詞厲令和譏諷自嘲聲,王道士自然聽的聲聲在耳。因為這些話全由“啟稟大人,這是貧道在敦煌莫高窟發現的經書,請大人鑒識明示!”招來的。王道士這句話說了壹回又壹回,可就是不奏效,道家人行的是急律令,壹次次求助的失敗,又經好幾年還無人問經,王道士思想上對“檢點經卷,就地保存”也淡化了許多。

1907年莫高窟的風向發生了變化,從西刮到東,並吹來說洋話的斯坦因的聲音,斯坦因已經在西部考察多年,運走了大量的文物,又嗅到莫高窟藏經洞經卷味,興奮如蠅嗅血,便帶上翻譯蔣孝琬在莫高窟安營紮寨。從此這裏的聲響有了許多世俗的東西:誘惑,煽情,攀緣……等。雖然輕聲細語,但是刻錄了震蕩後人的超聲波。

斯坦因想盡了辦法與王道士接觸,通過蔣師爺當說客。捐款修窟,崇拜佛教,出資保護經書,高資購買經文等。王道士也陪著十分的小心,考察過斯坦因,覺得有學問,講信用,能保守秘密,自己的防線就這樣壹道道給被破了,不僅讓斯坦因進了洞窟,而且壹次性賣給了斯坦因滿滿24箱寫本和5箱經過仔細包紮好的絹畫或刺繡等藝術品。斯坦因經過1年零6個月的長途運輸,於1909年1月完整地抵達倫敦,入藏英國博物館。斯坦因記住還有許多經卷他沒拿走,陸續還多次進了莫高窟,直到他沒牽掛了,回顧時說了壹句話“東方太偉大了。”

與斯坦因交易後,王道士有了許多不安,從此後常聽到的是他發宏願修復莫高窟的祈禱聲,聽到是他翻著筆記本記著賣經卷收支的壹筆筆賬。

莫高窟參觀考察如流,高峰論壇滔滔不絕,導遊介紹聲情並茂,壹切的聲響,最後歸為壹聲感嘆!阿彌陀佛!生生滅滅,緣來緣去。

鳴沙山沙堆成色,三危山鐵色重刷,莫高窟又是壹座佛教重地,從靈魂上說這裏的法號是:色空。能看到應該就是和沙山壹樣色調的僧袍,與三危山壹氣的沙彌僧衣。可是莫高窟內近5萬平方米的壁畫,則是形真色美,襟飄冠巍。佛、菩薩、神、人,花蟲鳥獸眾生詳備。佛家說法傳經,得道飛天;皇親貴族的出行、宴會、剃度、禮佛;平民百姓的農耕、狩獵、捕魚、制陶;婚喪嫁娶、歌舞百戲、商旅往來、民族交往、外國使者等等各種社會活動樣樣涉及。千姿百態,色彩斑斕。我想這裏鋪展的壁畫寫下了:“山水顯真色,俗心萬千像”的俗世本真。

正因為俗心解讀佛教,俗心追求取向,才有了:“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的覺悟,才留下多彩佛教文化。

造訪各個洞窟,看過不同朝代色彩。細聽各類壁畫的故事。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主打色,繪下千古“發心”中的名利陰影。

許多的洞窟都畫下供奉人的畫像,甚至還帶上家族、親眷和奴婢等人。如是為之,既為傳頌他們虔誠和發心,也為他們留芳千古。世俗人知道人會老,色會衰,壽有終,而留洞窟的壁畫會與佛偶同輝,色澤總是那樣鮮艷奪目。活不了百歲千年,留個壁畫也足以安慰想千古的心靈,在這大漠與戈壁中能有色彩傳名極不容易。於是壁畫中供奉人的畫像是壹代跟著壹代,壹層蓋過壹層,許多窟內的這種畫像都有了三層。

七彩的主打色,壹層層地重疊,名利陰影有了質量,也就跟不上那些修行得道的,飛天而去,而如飛天壁畫,壹直留守在莫高窟,面對著大漠中不求名利,為孝道舍身取顏料的故事:“美麗的姑娘,跟隨父親作畫,畫期將到,可缺顏料,難以按時完成,如是父親要受罪劫。於是她為尋找壁畫的顏料,在三危山被石龍咬斷十指。得觀音指點,找到藏有顏料龍洞,可沒人敢進洞去取。還是這位斷指的美麗姑娘奮勇下井,龍吞姑娘後吐出五光十色的顏料。她父親終於如期繪下壁畫,免遭於難。”故事像幽靈壹樣附在壁畫上。

因無而生有,因有而生滅。壹切皆因有,莫高窟壁畫多彩,佛身金裝,也就招來許多的災劫。1922年,白俄羅斯陸軍少校阿連闊夫,帶領殘部500余人,逃奔到敦煌莫高窟紮營,將洞窟和寺院中的門窗和牌匾當柴焚燒,在洞窟內架鍋生火做飯,致使莫高窟許多壁畫被煙熏火燎失光失色。他們見佛像燦爛金裝,便大肆收刮金粉。1924年,美國人華爾納潛入莫高窟,面對精美的洞窟壁畫,便用化學膠布粘走了壁畫26幅,並盜劫盛唐彩塑數尊……。

莫高窟聲可震天下,色可照千秋,歷盡災劫,輝煌依舊,這是應該是莫高窟隨緣造化而得的福報吧。

  • 上一篇:盧嘉麗詳細資料大全
  • 下一篇:冒險島勇士20哪裏爆
  • copyright 2024外匯行情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