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土人情就是江南特色的~
江都歷史有據可考的當從西漢建縣開始,它的治所從隋朝以來直到解放前久壹直設在揚州,所以江都的歷史沿革與揚州密切相關。
漢初,稱揚州為廣陵郡。漢高祖劉邦封侄劉濞為吳王時,曾建都於此,稱吳國,後又更名為江都國。公元前153年(漢景帝前元四年),江都始建縣,隸屬於江都國。“江都”之名,始見於史。稱江都者,按郭璞江賦雲:"表神委於江都"。大概是以江水都匯於此,故而得名。另壹說稱江都者,"乃江淮的壹大都會"。二說並存,皆與水有關。
公元前106年(漢元封五年),江都和廣陵兩縣各劃分部分地域建輿縣。502年(梁朝)以後,江都縣歷北齊、陳、北周,時廢時置。北齊、北周復立江都縣時,均隸屬江陽郡。581年(隋開皇初年)後,江都縣屬吳州;589(隋開皇九年)直屬揚州;605年(隋大業元年),隸屬江都郡;620年(唐武德三年)江陽縣並入,江都縣又劃分至兗州;742年(唐天寶元年)後,江都縣又先後隸屬廣陵郡、江都府。公元997年(宋至道三年)分天下為十五路,江都縣屬淮南東路,與廣陵縣同屬揚州府,史稱“壹府兩縣”。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朱元璋占領南京後,江都縣先後隸屬淮海府、維揚府、揚州府。公元1731年(清雍正九年),析江都以西之地為甘泉縣,同受治於揚州府。1911年底,甘泉縣又並入江都縣。江都縣抗日發主政府成立後,為適應革命鬥爭形勢的需要,曾三次以通揚運河為界分縣:1942年9月第壹次分縣,河北稱江都縣,河南稱邗東縣,1943年4月兩縣合並稱江都縣;1945年4月兩縣合並稱江都縣;1948年11月第三次分縣,河北稱江都縣,河南又稱邗東縣,1949年1月兩縣合並仍稱江都縣。
建國後,江都縣治所設於仙女鎮,當時江都縣的轄境包括現在邗江區。1956年設仙女鎮以西之地為邗江縣。1994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江都撤縣設市,江都從此翻開新的壹頁。現在江都市的轄境,北與高郵交界,東和東南與泰州市吡鄰,西與揚州邗江區接壤,南與揚中隔江相望。全市總面積1332平方公裏,人口107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