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術
刀術概論
刀,利器,善者用之則善,惡人用之則歹,誠望使刀之人,壹心向善。
刀,必須練而不僵,習而不呆,必須“人刀合壹”,萬不可淪為“刀奴”。何為刀奴?死搬成式、死用招法、習而不悟、練用不分,思想上僅停留在刀的虛表形式,此即為“刀奴”。
刀之要素:手感、腕感、身勢、步勢、合勢、疾速、勁力、精神、反應、本能……這些要素皆刀之質。
刀之法,劈、撩、掃、雲、刺、撞、劃、撥、圈、挑、穿,習者練之,不出壹周即可全面掌握,而這些僅僅只是外形之法,內在之質卻非朝夕可成。
刀之手感在掌心、在手指,要松活、堅韌而有力。要在堅韌的基礎上松柔活暢地握刀,要有十分輕松之感。握刀不可緊,過緊則易僵,不易突動運刀。註:僵緊握刀之形如果掌指之勁微涵而非死死攥緊也是可行的,並非這種外形就代表僵緊。
刀之高手,腕力必足,腕兒必活。古人有語“練好刀劍,不高腕脖”。腕上之力必須具有完全控制手中刀的本力,不過僅有這般本力尚且不夠,必須具有彈振驚抖之瞬爆力,並且定要做到可連續性抖振,若僅能驚抖壹下遠遠不夠。腕兒要活、要松,同樣要具有韌性。柔活的腕兒要如棉花般柔軟,如行雲流水般隨意流暢,如盤繞之蛇般可左旋右繞上纏下翻,其韌性如山間野藤,其振彈如靈蛇受驚猝然而發。
刀之身勢,樞紐在腰胯,下接雙足,上承身軀。其身勢之動,非僅上半身之動,而是上下相應,合整協動,否則便成無根之浮萍,虛浮而無力,雖卻動非靈動。身勢之動:拔、縮、晃、彈、前、後、側、閃、旋。欲使身勢拔起迅速,必須先習縮勢,持刀以自然形態站立,猛地快速縮身,縮身要快,仿佛壹付骨架突然沒了支撐,猛然墜下壹般。於縮勢之基礎練習拔勢,身形猝然而動,不能有任何牽強之感,也不能有任何做勢之勢,仿佛壓縮的彈簧猛然彈開,要仔細體會周身骨節節節貫穿的感覺。另要註意,是“勢”的拔起,而非外形的絕對拔起,“勢”是整體的走勢、勁力的走勢,並不表示只有外形拔得很高才稱為“拔勢”。拔勢之關鍵在於突發,與技術緊密相扣。時常練習忽縮忽拔,忽拔忽縮的勢,會加大加強身勢、整勢的彈性靈動,伸縮吞吐的能力。
刀之步勢,必須與周身與刀技合而為壹,此又涉及合勢。人刀合壹,即指身、手、步刀合整劃壹,靈動異常,非人控刀,亦非刀帶人,而是互不相控,本能自然。步勢之動,要能快、亦能慢,要能突發,亦能突止,要能飄忽變幻,亦能踐踏沖撞。步勢之動,若自始至終總是疾快,此不可取,不為上等。步勢壹開,不斷走動,靈變敏捷,忽猝然疾發,奇快如閃,忽突然停止,變幻位移。刀技要與步勢做到移中殺,閃中殺、旋中殺、沖進殺……此是疾動,猝動殺;在步勢徐動、突止時要做到刀法靈動,可隨時突動,隨時突殺,此是為慢中靈、靜中動、慢中快、靜中警,仿佛飛動之蜂,其於空中雖慢飛卻異敏,雖停於空中,但形雖靜,內在機質卻振動勃然,可隨時變勢,隨時警動,隨時突殺。如此步勢之動,不盲動,不濫動,忽疾忽徐,忽發忽止,忽沖忽閃,忽繞忽旋,快而不盲目,慢而不呆滯。步勢之法,前進突擊,後撤瞬退,側移忽閃,疾換快變,徐動絞繞,猝動旋走,互過連進,瞬抽突出,進步、上步、退步、撤步、連步、互過步、碎點步、低躍步、高躍步轉步、換步、閃步、沖擊步……步之法易練,易學,所有步勢,稍經學練即可掌握,步勢動起之後的速度,苦練不出半月,其速便甚為可觀。步勢所不易成,而又是特為關鍵之處便是:步之啟動,要瞬快如閃,毫無預兆;步之突止,說停即停,不失重心,且靈動異敏;步之瞬變,要能在進、退、側、繞、逼時瞬間變勢,快速換步;步之應警猝動,無論何時,壹有警況,雙足猝然驚動,快疾而運,無論是在運步之時或是靜態之時,均要做到不牽強,無預兆地猝然疾運。
刀之勁,周身之勁。僅是腕臂之力大大不夠,必須身勁、腿勁、步勁、襠勁、胯勁合整劃壹,並能借助走勢之勁方可成為刀勁。此時之刀勁,狠猛犀利,淩厲沈重,但缺壹靈動之勁。靈動之勁非殺式之勁,而是壹種靈敏勁,活勁。殺式與殺式之間的轉換,殺式出與未出的承接,步勢身勢開動而刀勢敏蓄,這些都需要靈動之勁。靈動之勁於整體韌勁,人刀合壹的層次要求頗高,具體到練習之中,有定步、活步揉刀,即以腕指臂之韌勁與周身合協,將刀徐徐揉動,可旋揉,翻纏揉,高度與角度隨意,需以警覺之態而做;以及突蓄穩勁,即運刀之時,突對準某物擊殺,於刀鋒或刀尖將至之時瞬間止住,並快速疾換另壹殺式擊之,再在將觸之時瞬止,再快速疾換殺式,如此反復。另有蛇形穿刀之法也十分見效。
刀之本能、反應,應當“不思而做,不思而達”。動作達本能之狀態,在於日常修煉之純熟,在於神經系統反應之疾速。反應,乃神經系統疾敏應激的表現,故而應努力於瞬間而動、各部統壹、渾然壹體的訓練。眼神應似看非看,不專註於壹點,憑感應而做,便仿佛雙目平視,天空忽過壹飛鳥,雖沒盯住天看,但眼之余光已感覺到飛鳥;又仿如人獨坐屋中,身後有人悄然走近,眼雖未看,但有壹特殊感覺,能感應出身後有人,此種感覺,決非胡吹,任何人均可壹試,讓人悄悄慢慢地從身後靠近,壹般人,十次之內至少二三次能感覺到,此之為人體第六感覺,其實亦就是人體神經系統之靈敏感應,只不過常人之感應較時常訓練之人慢,而且呆滯,不靈敏。不過,此種方式僅為訓練,雖能幫助提高應付身後突襲之感應力,但此方式主要仍是增進第六感應激能力,並非絕對可以快速感應並解決身後所有突襲,當今武林,無壹人可以做到絕對,千萬不可托大。例舉此兩種,雖為感應初級訓練部分,但依此習之壹段時日,即可取得大大提高之效果,若需加入本能動作,則在練習中加入各部協合的應激動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