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外匯行情大全網 - 外匯匯率 - 足球知識補救

足球知識補救

足球發源地

足球運動是壹項古老的體育活動,源遠流長。據說,希臘人和羅馬人在中世紀以前就已經從事壹種足球遊戲了。他們在壹個長方形場地上,將球放在中間的白線上,用腳把球踢滾 到對方場地上,當時稱這種遊戲為“哈巴斯托姆”。

到19世紀初葉,足球運動在當時歐洲及拉美壹些國家特別是在資本主義的英國已經相當盛行。直到1848年,足球運動的第壹個文字形式的規則《劍橋規則》誕生了。 然而眾多的資料表明,中國古代足球的出現比歐洲更早,歷史更為悠久。

我國古代足球稱為“蹴鞠”或“蹋鞠”,“蹴”和“蹋”都是踢的意思,“鞠”是球名。“蹴鞠”壹詞最早記載在《史記匪漲亓寫》裏,漢代劉向《別錄》和唐人顏師曾為《漢書 .枚乘傳》均有記載。

到了唐宋時期,“蹴鞠”活動已十分盛行 ,成為宮廷之中的高雅活動。1958年7月,國際足聯現任主席阿維蘭熱博士來中國時曾表示:足球起源於中國。

當然,由於封建社會的局限,中國古代的蹴鞠活動最終沒有發展成為以“公平競爭”為原則的現代足球運動。這個質的飛躍是在資本主義的英國完成的。

足球發展歷史

英國雖然不是足球運動的發源地,但卻是把這項運動發展得很好的國家。初期的足球遊戲並沒有所謂球例、場地和人數的限制,所以經常出現粗暴或打鬥的行為,因而往往被視為壹種粗野的運動。英皇愛德華二世甚至於1314年下令全國禁止足球運動,直至1603年,英皇詹姆斯壹世才再度批準這項活動。1840年,足球運動被引進校園,但各院校采用的比賽方法卻不盡相同,直到1848年,劍橋大學才印行十條「劍橋大學足球規例」。自此,足球運動也開始在不同的階層蓬勃起來。

1863年,英國足球總會正式成立,並開始出現足球聯賽,足球運動亦轉趨職業化。第壹屆足總杯比賽在1871年舉行。在隨後的幾年間,足球的規例及裝備亦因應比賽的需要而更改。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足球運動迅速發展至其它國家。究其原因,不免是拜商旅及英國的殖民地政策所賜。由於足球運動在世界各地迅速發展,國際足球協會亦於1904年成立,推廣國際間對足球運動的興趣。1908年,足球正式被列入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比賽項目之中。國際足協亦於1930年主辦第壹屆世界杯賽事,冠軍最後由烏拉圭奪得。

足球及場地簡介

足球:

質量和測量 圓形;用皮革或其他適當材料制成;圓周不長於70厘米(28英寸)、不短於68厘米(27英寸);重量在比賽開始時不多於450克(16英兩)、不少於410克(14英兩);壓力在海平面上等於0.6-1.1個大氣壓(600-1100克/平方厘米、8.5-15.6磅/平方英寸)

場 地 :

賽場尺寸 比賽場地必須是長方形,邊線的長度必須長於球門線的長度。長度90-120米(100-130碼),寬度45-90米(50—-00碼)。

國際比賽 長度100-110米(110--10碼),寬度64-75米(70-80碼)。

場地標記 比賽場地是用線來標明的,這些線作為場內各個區域的邊界線應包含在該區域之內。兩條較長的邊界線叫邊線,兩條較短的線叫球門線。所有線的寬度不超過12厘米(5英寸)。比賽場地被中線劃分為兩個半場。在場地中線的中點處做壹個中心標記,以距中心標記9.15米(10碼)為半徑畫壹個圓圈。

球門:

球門 球門必須放置在每條球門線的中央。它們由兩根距角旗桿等距離的垂直的柱子和連接其頂部的水平橫梁組成。兩根柱子之間的距離是7.32米(8碼),從橫梁的下沿至地面的距離是2.44米(8英尺)。兩根球門柱和橫梁具有不超過12厘米(5英寸)的相同的寬度和厚度。球門線與球門柱和橫梁的寬度是相同的。球門網可以系在球門及球門後面的地上,並要適當撐起以不影響守門員。球門柱和橫梁必須是白色的。

足 球 規 則

壹埸足球比賽分為上半場及下半場。上、下半場的法定時間各為四十五分鐘,而在上、下半場之間的休息時間為十五分鐘。到了法定時間後,球證可因應在比賽停頓時所浪費了的時間而補時。(根據球例換壹個球員,補時三十秒)

在壹些比賽,若果兩隊在九十分鐘的法定時間內都不能分出勝負,會加時作賽。加時上半場及加時下半場各為十五分鐘,在加時上半場完結後不會休息,會直接進行加時下半場的賽事。比賽前以擲硬幣的方式來決定那壹隊開球先。

在比賽前每壹隊的人數壹定要是十壹人,若在比賽時某壹隊的人數少於七個人,則該比賽會立即結束,而勝方則是多於七個人的那隊。普遍的球賽後備球員是五個,可換的名額為三個。但是友誼賽或表演賽的後備名額以及可換的名額不限。

界外球

當皮球越過邊線時,應由最後觸球球員之對方球員在球出界的位置擲界外球。

擲界外球之球員必須雙足站立在邊線上或邊線外地面,並雙手持球從頭後經頭頂擲出。

球門球及角球

若皮球越過底線(並非入球)而最後觸球之球員為攻方球員,則守方球隊可獲得球門球。

反過來說,若最後觸球之球員為守方球員,則攻方球隊可獲得角球,而此角球應在皮球越過底線壹方的角球點上開出。

罰球

間接自由球應在犯規點開出,但若踢出後並未讓其它球員觸球而入網,則不算作入球。

在以下情況下球證才判直接自由球:

踢或意圖踢對方球員。

絆倒對方球員。

跳向對方球員。

用粗暴或危險動作去碰撞對方球員。

從後去碰撞對方球員。

擊打或意圖擊打對方球員。

抓著對方球員。

推對方球員。

用手或手臂觸球。

向對方吐口水。

主踢直接自由球時,直接射球入網亦算作入球。

**處理間接自由球和直接自由球時,如果守方的球員與球的距離不足十二碼罰球,若守方球員在己方的禁區內觸犯可導致判罰直接自由球的十種規條,則可被判罰十二碼罰球。當執行十二碼罰球時,除主踢球員及守門員外,所有球員皆要離開禁區及最少距離罰球點十碼之外。

足 球 技 術

盤球的基本要點 :

普通人在盤球時常犯壹種錯誤,就是光看皮球不望對手,或光望對手不察皮球。其實從球星示範中,大家不妨留意他們均有壹個***通點,其額頭通常向著對手,這種做法,能令自己的視線範圍,既可留意皮球亦可留意對手活動。其次,在推波的時候,跑動的幅度應追貼皮球的速度,人慢波快唔掂,波快人慢更唔掂,如何能掌握人波協調,嘗試在盤球時,用膝部作指南針,盤球時瞄住皮球跑動,皮球在膝下推波,皮球離膝就追波,只要多練習掌握推波追波節奏,盤球技巧不難到手。

腳內側盤球

▲ 較易控制和保護皮球,但推球的速度則較慢。

腳外側盤球

▲ 如要控制皮球需要壹定的技巧,但推球速度高而且隨時用腳外側將球傳出。

正腳背盤球

▲普通人不大願意嘗試的盤球技術,原因是多數人習慣腳內側或腳外側盤球,其實正腳背盤球如能和皮球協調,可以發揮球員最高的跑動速度。

接球(控球) :

壹場比賽中,如果沒有控球,根本不會出現傳球、盤球甚至射門,可見控球技術的重要性。

▲第壹腳控球的質素好與壞十分重要,愈簡單的

▲控球技術其實大有學問。

▲球員應以足球的來勢決定自己采用何種控球技術。

▲控球方向選擇正確,對往後的動作非常重要。

▲將球控往遠離對手的壹邊,可令對手難於搶截自己的皮球。

腳內側

接球 腳外側

接球 正 確 控 球

頭 球 :

在壹足球比賽中,很多時都要去迎項來球, 別是接應底線傳中球時,無論妳是後衛或前鋒,都必須要有良好項上功夫以瓦解攻勢或制造入球.

立定頭球- 正額迎頂,頂向前

頂向側面

躍起頭球-正額迎

射門 :

正腳背射門〔沖力射球〕

優點:力度大,球速快,射程遠。

弱點:對手較易捉摸射球去向,另外準確度較難 掌握。

要點:起跑點,皮球和目標應成壹直線,膝向目標輕松助跑,立足腳站在皮球側近,自然向後提起小腿,眼望皮球頂部,鎖緊腳眼揮動小腿抽向皮球中央點,擊球後身體勢追前完成整個射門動作。

秘訣:腳尖向下,球速快慢取決於小腿揮動速而非來大腿力量,射球前宜預先選定擊球部位,射球後收緊大腿前部肌肉可避免不慎弄傷半月板。

腳外側彎射〔外彎香蕉球〕

適用範圍:繞過對手封堵的中至較遠距離的射門。

技術要點:斜線碎步跑向皮球,當立足腳站在皮球側近的時候,提腿扭擺身體鎖緊腳眼,利用腳外側抽擊皮球偏外三分壹處,射球後順勢收膝完成射門動作。

小小秘訣:腳尖向下,利用腳背偏外平面拉擊皮球,較易形成皮球外彎去勢,射球力度越大弧度越大,力度弱則難以繞越對手。

腳內側彎射〔內彎香蕉球〕

適用範圍:繞過對手封堵的中距離射門。

技術要點:斜線跑向皮球,立足腳站在皮球側近,提腿鎖緊腳眼,利用腳內側抽擊皮球偏外三分壹處,擊球過程順勢扭動身體,射球自然彎出。

小小秘訣:腳尖向前偏上,善用球靴內側商標位觸球,較易掌握皮球去向,射球力度過大會導致皮球高飛而去,力度弱又較難繞越對手。

腳內側撞射〔掃把腳射門〕

優點:射門準繩易掌握,起腳後較易改變方向。

弱點:射球力度偏弱,對手較易捉摸皮球去向。

要點:輕松跑向皮球,射球前平衡身體,膝向皮球順勢提腿,當立足腳站在皮球側的時候,輕扭身體膝轉向外,鎖緊腳眼撞擊皮球中央將球射出。

秘訣:射球時腳尖保持向上,用球靴內側商標位撞擊皮球,較易掌握皮球去向?平時可練習用腳內側拍墻,練至僅得壹下撞擊聲為佳,如有兩下聲響表示腳內側和皮球的接觸面尚未掌握

足 球 戰 術

比賽陣型

1.陣型的發展和演變

為了適應攻守戰術的需要,全隊隊員在場上的位置排列和職責分工,稱為比賽陣型。各陣型的名稱是按隊員排列的型狀而定。自19世紀中期世界上有了第壹個足球比賽陣型至今日的“四三三”、“三五二”、“四二四”等,以及某些國家所采用的“水泥式”、“鎖鏈式”等,都是沿著這壹個客觀規律演變和發展的。

2.各個位置的職責

(1)邊後衛的職責:邊後衛主要是要防守對方的邊鋒以及其他進攻隊員在邊路的活動,破壞對方由邊路發動的進攻。同時還可利用插上助攻式運球來直接威脅對方球門。

(2)中後衛的職責:中後位有突前中後衛和拖後中後衛之分。前者主要任務是盯守對方突前的最有威脅的中鋒,因而又被稱之為盯人中後衛;後者則主要擔負整個防線的指揮任務,其站位經常處於其他防守隊員後面,壹般稱他為自由中衛。

(3)前衛的重要職責:前衛通常稱之為中場隊員。中場是壹個非常重要的區域,控制了中場也就是得到了比賽的主動權,因此比賽各隊往往都在中場投入較大力量。

全隊進攻戰術

全隊進攻戰術是指比賽中壹方獲得球後,通過隊員之間的傳遞配合達到射門的目的而采用的配合方法。與局部進攻戰術相比較,全隊進攻戰術的進攻面比較廣,參加進攻和快速反擊等。

1、邊路進攻

利用球場兩側地區發起進攻的方法叫邊路進攻。邊路進攻是全隊進攻戰術的主要形式之壹,其主要特點是有利於發揮進攻速度,打破對方防線制造缺口。

2、中路進攻

中路進攻是利用球場中間區域組織的進攻,這種進攻雖能直接射門,但難度最大,因中路防守最為嚴密,前的攻擊手必須是反應極其敏銳、意識強、技術高、敢於冒險、速度快和善於路位策應的隊員。

3、快速反擊

比賽中當攻方進攻時,後衛線往往壓至中場附近,防守人數也由於插上進攻和助攻而相對減少,此時如能抓住對方防區空隙較大和回防較慢的機會,乘其失球發動快速反擊,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快速反擊是最有威脅的進攻手段,有效地進攻在於突然快速地反擊,但其難度較大,即要冒險,又要有準確、快速的傳切配合技能。快速反擊要有組織,配合得要極為默契,必須進行專門性的訓練,否則很難在比賽中實施。

全隊防守戰術

防守戰術可分為兩種基本類型:盯人緊逼防守(人盯人防守),即在規定的範圍內盯人緊逼,不交換看守;區域緊逼防守(盯人和區域相結合),即現今流行的綜合防守,緊逼和保護相結合,在個人的防區內緊逼,作交替看守。盯人防守即各自都有明確的防守對象,如對方左邊鋒大幅度地斜插至右路,則右後衛緊跟盯防,不交替看守。防守最根本的原則是緊逼和保護。只有緊逼才能有效地主動斷搶,壓制對方技術的優勢而獲取主動權;保護是為了更好地緊逼和控制空當。

定位球戰術

定位球戰術是指在比賽中,利用“死球”後重新開始比賽的機會組織進攻與防守配合的戰術方法。定位球戰術包括中圈開球、角球、任意球、點球、擲界外球等。

在勢均力敵的高水平比賽中,定位球戰術有時起決定勝負作用。在配合上要利用簡練的壹次配合取得射門機會,配合越復雜成功率就越低。故要進行專門性的練習,才能在比賽中奏效。

集體的局部配合進攻戰術

集體戰術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隊員在比賽中為了完成全隊攻防任務而采用的局部協同作戰的配合方法,它包括“二過壹”戰術配合、“三過二”戰術配合和反切配合等進攻戰術。

1、“二過壹”戰術配合

顧名思義,“二過壹”是兩個進攻隊員,通過傳球配合突破壹個防守隊員。“二過壹”是集體配合的基礎,可以在任何場區、任何位置上運用這種方法來擺脫對方的搶截或突破防線。“二過壹”是進攻的兩個隊員之間相距10米左右,進行壹傳壹切的配合。要求傳球平穩及時,壹般多用腳內側、腳外側等腳法,傳地平球為主。傳球的位置,盡可能是接球人腳下或前面二、三步遠的地方。

2、“三過二”戰術配合

“三過二”是在比賽中局部地區3個進攻隊員通過連續配合突破兩個防守者的防守。由於這種配合有兩個同隊隊員可以同時接應傳球,因此使持球人傳球路線更多,且進攻面擴大。

集體的局部配合防守戰術

1.補位

補位是足球比賽中局部地區集體配合進行防守的壹種方法。當防守過程中壹個防守隊員被對手突破時,另壹個隊員則立即上前進行堵封。

2.圍搶

圍搶是指比賽中在某局部位置上,防守壹方利用人數上的相對優勢(通常是兩三個隊員)同時圍堵對方的持球隊員,以求在短暫時間內達到搶斷或破壞對方的目的。

3.造越位戰術

造越位戰術是利用規則而設計的壹種防守戰術。是壹種以巧制勝的省力打法,因而成為壹種重要的防守手段。但由於其配合難度較大,搞不好會適得其反,讓對手鉆空子,因此戰術往往是為水平較高的球隊所采納,但在壹場比賽中也不是多次運用。

  • 上一篇:艾弗森人物簡介。
  • 下一篇:nba歷年絕殺王
  • copyright 2024外匯行情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