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是壹部中國現代長篇小說名著,是老舍先生正面描寫抗日戰爭,揭露控訴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謳歌弘揚中國人民偉大愛國精神的不朽之作。
《四世同堂》主要講述了北平小羊圈胡同四世同堂的祁老太爺壹家和他的街坊們,在民族存亡的危急關頭和侵略者占領時期表現出來的雙重性格,即不甘屈服的民族氣節和封建思想的禁錮下封閉、愚昧、妥協、敷衍、無聊、自私等社會心理中的陳腐部分引人深思。
擴展資料《四世同堂》敘寫了我們民族深重的災難,處處流露出國家殘破的刻骨之痛和"筆尖上能滴出血與淚來"的藝術風格,在這裏,對苦難年代中的社會動向的表現是真實的,偷生就是自取滅亡的思想主題由於小說的標準色彩和抒情氣氛而更為突出。
小說在抗戰大的時代背景下,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家族文化所造成的國民劣根性進行了批判性的反思,而且這種理性的反思又與作者情感上對家族倫理的眷戀之情相伴隨。
這部作品深刻的思想意蘊表明,壹個民族的興衰存亡,不僅在於其經濟的發達、武器的先進,而且還取決於該民族普遍的社會心態。擁有幾千年燦爛文明的大國為什麽卻遭受日本人的侵略,這不能不引起包括作者在內的知識分子的深刻反省。
作品告訴我們,如果不改變中國人這種多子多福的文化心態,打破四世同堂式的家庭理想,中國人不論怎樣人口眾多,也不管體格如何健壯,最終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與看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