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外匯行情大全網 - 外匯匯率 - 北洋時期中國各地軍閥壹覽?名單附簡介?

北洋時期中國各地軍閥壹覽?名單附簡介?

北洋軍閥

北洋軍閥,民國軍閥勢力之壹,由袁世凱掌權後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袁死後無人具有足夠能力統領整個北洋軍隊及政權,各領導人以省割據導致分裂,以軍隊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勢力範圍。在名義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權實際上由不同時期的軍閥所控制,故而在北洋軍閥時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軍閥政府(簡稱北洋政府)的稱呼。歷史上把長江吳淞口以北的軍閥也稱北洋軍閥。

1912年4月,袁世凱竊得政權後,利用同盟會的內部分化,拉攏部分革命黨人與之合作,並憑借武力公然向資產階級民主制度開刀,迫使唐紹儀辭職。1913年的“宋案”和“善後大借款”,使資產階級革命派從議會政治、和平建設、實業救國的幻想中驚醒。7月,李烈鈞奉孫中山的命令,在江西湖口宣布獨立,組織討袁軍,“二次革命”爆發。江蘇、上海、安徽、湖南、廣東、福建等地先後獨立。由於國民黨人倉促應戰,缺乏統壹領導,“二次革命”被北洋軍閥鎮壓。袁世凱鎮壓“二次革命”後,便開始了復辟帝制的活動。為了盡快皇袍加身,袁世凱不惜出賣國家主權,以取得外國列強的支持。袁世凱的倒行逆施激起中國人民的反抗,各地群眾紛紛集會抗議。1915年12月25日,蔡鍔在雲南宣布獨立,組織護國軍興師討袁,發動護國戰爭。隨後,貴州、廣西、廣東、浙江、陜西等省相繼宣布獨立。在護國軍的打擊下和全國壹片討伐聲中,袁世凱不得不於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為皖、直、奉三大派系。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控制皖、浙、閩、魯、陜等省;直系的馮國璋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長江中下遊的蘇、贛、鄂及直隸等省;奉系的張作霖以日本為靠山,占踞東北三省。另外,山西的晉系軍閥閻錫山,徐州壹帶張勛的定武軍,西南的滇系軍閥唐繼堯和桂系軍閥陸榮廷等,都在外國列強操縱下,爾吞我並,爭鬥不已。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職位,與在中央掌實權的段祺瑞爭權奪利,發生“府院之爭”。1917年7月,張勛應黎元洪“調停”之邀,率三千“辮子軍”入京,復辟帝制,激起全國人民的反對。段祺瑞以“功臣”自居,重任國務總理。段祺瑞掌握政府大權後,繼承袁世凱的衣缽,屈膝賣國,企圖建立皖系軍閥獨裁統治。段祺瑞的獨裁賣國激起資產階級革命派及西南軍閥的反對。1917年8月,孫中山任中華民國軍政府大元帥,隨即討伐段祺瑞的第壹次護法戰爭拉開帷幕。在北洋軍的鎮壓下,北伐軍受挫;加之軍政府內部的矛盾,1918年5月孫中山憤而辭職,護法戰爭失敗。護法運動的失敗,再次證明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已瀕臨絕境。

各軍閥壹覽表 派系 勢力範圍 代表人物 扶植勢力

直系軍閥 長江中下流域及直隸 馮國璋、曹錕、吳佩孚、孫傳芳 美國、英國

皖系軍閥 安徽、浙江、山東、福建、陜西 段祺瑞 日本

奉系軍閥 奉天、黑龍江、吉林 張作霖、張學良 日本

晉系軍閥 山西 閻錫山 日本

北洋軍閥

北洋軍閥,民國軍閥勢力之壹,由袁世凱掌權後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袁死後無人具有足夠能力統領整個北洋軍隊及政權,各領導人以省割據導致分裂,以軍隊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勢力範圍。在名義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權實際上由不同時期的軍閥所控制,故而在北洋軍閥時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軍閥政府(簡稱北洋政府)的稱呼。歷史上把長江吳淞口以北的軍閥也稱北洋軍閥。

1912年4月,袁世凱竊得政權後,利用同盟會的內部分化,拉攏部分革命黨人與之合作,並憑借武力公然向資產階級民主制度開刀,迫使唐紹儀辭職。1913年的“宋案”和“善後大借款”,使資產階級革命派從議會政治、和平建設、實業救國的幻想中驚醒。7月,李烈鈞奉孫中山的命令,在江西湖口宣布獨立,組織討袁軍,“二次革命”爆發。江蘇、上海、安徽、湖南、廣東、福建等地先後獨立。由於國民黨人倉促應戰,缺乏統壹領導,“二次革命”被北洋軍閥鎮壓。袁世凱鎮壓“二次革命”後,便開始了復辟帝制的活動。為了盡快皇袍加身,袁世凱不惜出賣國家主權,以取得外國列強的支持。袁世凱的倒行逆施激起中國人民的反抗,各地群眾紛紛集會抗議。1915年12月25日,蔡鍔在雲南宣布獨立,組織護國軍興師討袁,發動護國戰爭。隨後,貴州、廣西、廣東、浙江、陜西等省相繼宣布獨立。在護國軍的打擊下和全國壹片討伐聲中,袁世凱不得不於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為皖、直、奉三大派系。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控制皖、浙、閩、魯、陜等省;直系的馮國璋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長江中下遊的蘇、贛、鄂及直隸等省;奉系的張作霖以日本為靠山,占踞東北三省。另外,山西的晉系軍閥閻錫山,徐州壹帶張勛的定武軍,西南的滇系軍閥唐繼堯和桂系軍閥陸榮廷等,都在外國列強操縱下,爾吞我並,爭鬥不已。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職位,與在中央掌實權的段祺瑞爭權奪利,發生“府院之爭”。1917年7月,張勛應黎元洪“調停”之邀,率三千“辮子軍”入京,復辟帝制,激起全國人民的反對。段祺瑞以“功臣”自居,重任國務總理。段祺瑞掌握政府大權後,繼承袁世凱的衣缽,屈膝賣國,企圖建立皖系軍閥獨裁統治。段祺瑞的獨裁賣國激起資產階級革命派及西南軍閥的反對。1917年8月,孫中山任中華民國軍政府大元帥,隨即討伐段祺瑞的第壹次護法戰爭拉開帷幕。在北洋軍的鎮壓下,北伐軍受挫;加之軍政府內部的矛盾,1918年5月孫中山憤而辭職,護法戰爭失敗。護法運動的失敗,再次證明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已瀕臨絕境。

各軍閥壹覽表 派系 勢力範圍 代表人物 扶植勢力

直系軍閥 長江中下流域及直隸 馮國璋、曹錕、吳佩孚、孫傳芳 美國、英國

皖系軍閥 安徽、浙江、山東、福建、陜西 段祺瑞 日本

奉系軍閥 奉天、黑龍江、吉林 張作霖、張學良 日本

晉系軍閥 山西 閻錫山 日本

  • 上一篇:妳敢娶我敢嫁,還有類似的句子麽?
  • 下一篇:戰爭機器哪壹作最好玩?
  • copyright 2024外匯行情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