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魚指沈魚。流,用同“沈”。《荀子·勸學》:“昔者 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 王先謙 集解:“《大戴禮記》作‘沈魚’是也作‘流’者,借字耳。”
“流魚”原本是黃河上的壹種自然現象, 自然“流魚”形成時,由於河水中含沙量相對較少,所以魚也比較少。黃河三門峽大壩投入使用後,使黃河“流魚”這種自然現象更加集中和壯觀。
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間,為了防洪和調水調沙的需要,要集中泄洪。這時,往往在短短的幾十個小時內要把庫容清空,大量清水迅速出庫,黃河流速加快,泥沙泛起,河床露出。野生魚兒無奈浮出吸氧求生,大量的魚類在形如泥漿般的黃河裏掙紮,或仰面或側身,聚集在突然變窄的水面上漂浮躍動,形成了非自然的黃河“流魚”大觀。
不知夏出自“《行香子·玉殿瓊樓》卻不知春,不知夏,不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