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戀是美好的,也是脆弱的,它開始於男主的壹個回頭,夕陽西下,萬籟俱寂,美麗而古怪的阿霞就這樣靜靜的站在他的背後。
這是壹個擁有著尷尬身份的姑娘,我們隨著男主的眼睛看到,她時而像壹個大家閨秀壹樣的文靜高雅,時而又像壹個鄉野村姑的舉止粗俗,她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覽群書,卻絲毫不具備壹個貴族少女應有的高貴,她既自卑又自負,她愛著自己的母親,卻又為母親感到羞恥,她與天下為敵,卻真心的同情比自己境遇不好的弱者,男主以壹種初戀情懷看著她,普希金的詩句貫穿著整本書,但是他卻沒有普希金沖冠壹怒為紅顏的勇氣,理解和同情,終究是代替不了愛情,與幸福的失之交臂也就在這情理當中。
我最感興趣的是書籍中的兩個男性,男主與女主的哥哥加京,相較於女性的敢愛敢恨,屠格涅夫筆下的男士大多帶著貴族青年那種“多余人”的形象,他們往往吃喝不愁,受過良好的教育,舉止高貴典雅,很受周圍人的喜愛,但是生性懦弱,在強大的命運與環境面前表現出軟弱與匱乏。不得不說加京是個合格的兄長,他信守承諾,真心的對待同父異母的妹妹,他的形象復雜而立體,他漫不經心的遊戲人生,卻可以敏銳的發覺男主的懦弱終究會帶給妹妹最沈重的打擊,“妳不會娶她”,文章中的最後幾個章節不斷重復這句話,看到這壹句話時,我想起來屠格涅夫與女仆那段令人唏噓的初戀,是的,妳愛她,尊重她,但是妳不會娶她。男主是壹個名副其實真正的多余人,他對待自己的愛情甚至都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這種惰性的力量貫穿全文,面對女主和哥哥之間古怪的感情,他也懶得探究,壹昧的逃避,面對女主熱情如火的愛情,他也懶得回應,還是逃避,最後,當幡然醒悟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這世界上哪有什麽陰差陽錯,所有的愛情都不過是有意而為之。
我最喜歡的情節是全文最後,男主不斷的告訴自己明天,明天幸福就會到來,但是等明天真正的到來時,女主和哥哥已經無影無蹤,對待稍縱即逝的愛情,他不是沒有努力過,跑到女主所在的城市,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愛情都可以挽回。
那朵女主手上的小花,他依然留著,即使已經枯萎。
這多麽像妳我陰差陽錯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