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甲A降級之後,遼足臥薪嘗膽培養了壹批青年才俊,正是憑借著這批人他們在99賽季讓全國球迷都感到震驚。然而遼足的這種輝煌持續的時間是有限的,參加甲A就意味著巨大的投入,可遼足缺少的恰恰是資金的支持。專業足球時代遼寧曾是中國足球的半邊天,但是當真正實現職業化之後,當地的企業似乎並沒有投資足球的熱情。從重新升入甲A的那壹天開始,遼足就在為錢發愁,而每個賽季遼足都會曝出拖欠工資的新聞。
為了能夠在頂級聯賽中生存,遼寧隊不得不大量的拋售隊中的主力球員,肖戰波、張玉寧、李金羽等99賽季的主力球員紛紛離開球隊。雖然俱樂部因為這些球員而得到了經濟血液,但是他們的離開對於球隊的打擊是沈重的,遼足的骨架無形當中已經被拆散。
遼寧足球有著非常深厚的基礎,但是他們最緊缺的不是人才,而是錢。當年遼足為了生存而遠赴轉戰外地,嘗盡了辛酸苦辣,說到底還是經濟問題。放眼世界足壇,真正成就壹番霸業的俱樂部都是有著雄厚的經濟支持。對於遼寧隊來說降級並不可怕,如果他們在未來能夠獲得足夠的支持,將會在很短的時間裏重返中超,畢竟遼寧足球本身的實力還是很強大的。
退壹步說,即便沒有相關的企業註資支持,遼寧足球也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造血生存下來。當年降級之後,遼寧隊利用三年的時候培養了壹批青年才俊並升入甲A,不過遼足俱樂部犯下的致命錯誤在於,他們不斷拋售球員的同時忘記了自身的造血。因為缺少壹個完善的培養體系,在眾多主力被出售之後,年輕球員沒有辦法及時補缺,這導致最後出現了惡性循環。
所以在未來,遼足可以重新定位自己的位置,讓俱樂部成為壹個青訓基地,這也是歐洲壹些中小俱樂部能夠生存下來的重要途徑。出售精英球員可以讓俱樂部獲得生存的經濟基礎,而梯隊培養的年輕球員可以彌補主力轉會帶來的空缺,整體上保證球隊實力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