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懷仁縣的歷史:
1、唐堯,屬冀州
2、虞舜,屬幽州
3、夏、商,屬冀州
4、周,屬幽州
5、春秋,屬代地,
6、戰國,屬趙國,
7、秦,屬代郡班氏縣。
8、漢,屬代郡班氏縣、雁門郡劇陽縣、善無,雁門郡平城縣。
9、三國,屬班氏縣、劇陽縣、平城縣,是羌胡人和鮮卑人居住地。
10、西晉,屬雁門郡劇陽縣(由陰館遷至廣武,今忻州代縣),平城縣、劇陽縣。
11、東晉,屬平城縣,先後由代國、後趙、前燕、代國、前秦、後燕管轄。
12、北魏,屬平城縣,隸屬代國、北魏、京畿。
13、東魏,屬平城縣,是柔然民族活動之地。
14、西魏,屬平城縣,是柔然民族活動之地。
15、北齊,屬北朔州平城縣、雲內縣。
16、北周,屬朔州總管府長寧郡(朔城區西)雲中縣。
17、隋,屬朔州總管府(朔城區)雲內縣,朔州(朔城區)雲內縣,代郡雲內縣,馬邑郡雲內縣。
18、唐,屬馬邑郡雲內縣,北恒州(今大同市)雲內縣,雲州(今大同市)雲中縣,雲中郡雲中縣,雲州雲中縣。
19、後梁,屬雲州雲中縣。
20、後唐,屬雲州雲中縣。
21、後晉,屬雲州雲中縣。
22、遼興宗重熙十三年,分雲中縣,首次設置懷仁縣,隸屬於西京道大同府管轄。
23、金朝貞祐二年,升格為雲州,隸屬西京路大同府。
24、元代,至元二十五年雲州降為縣,隸屬山西道大同路。
25、明朝、清朝,為懷仁縣,隸屬於大同府。
26、中華民國初年,為懷仁縣,隸屬於雁平道。
27、中華民國十六年,廢雁門道,懷仁縣改屬山西省。
28、中華民國二十六年,日軍入侵懷仁,屬晉北自治政府之晉北政廳。
29、中華民國二十八年,晉北自治政府並入蒙疆政府,仍屬晉北政廳。
30、中華民國三十二年1月1日,晉北政廳改為大同省。
31、中華民國三十四年日本投降後,由第二戰區管轄。
32、中華民國三十七年5月,懷仁縣最終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取,為晉綏五專署所轄。
33、中華民國三十七年12月,改屬雁北專署。
34、中華民國三十八年5月,屬山陰中心縣,同年9月劃歸到察哈爾省,為雁北專署所轄。
35、1952年12月,察哈爾省撤銷,懷仁縣遂歸入山西省,屬雁北專區管轄。
36、1954年07月,與大同縣合並,稱大仁縣,仍屬雁北專區管轄。
37、1958年10月,大仁縣合並到大同市郊區,由大同市管轄。
38、1960年01月,改設懷仁區,由大同市管轄。
39、1964年12月,重新設懷仁縣。
40、1965年05月,重歸雁北地區。
41、1993年07月10日,因原雁北地區撤銷,懷仁縣等3縣劃歸朔州市。
42、2001年,鵝毛口鎮並入雲中鎮,裏八莊鄉並入毛皂鎮,小峪鎮並入新家園鄉。區劃調整後,全縣轄4個鎮、6個鄉。
雲中鎮、吳家窯鎮、金沙灘鎮、毛家皂鎮、何家堡鄉、新家園鄉、親和鄉、海北頭鄉、馬辛莊鄉、河頭鄉。
43、2018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懷仁縣,設立縣級懷仁市,以原懷仁縣的行政區域為懷仁市的行政區域。懷仁市由山西省直轄,朔州市代管。
百度百科—懷仁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