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伯和叔叔的區分如下:
壹、指代不同:
1、叔叔:古代詞語中,稱父親的二弟為“叔父”,稱父親的弟媳為“叔母”,稱丈夫的弟弟為“叔叔”。
2、伯伯:可以稱比自己父親年紀大的男性長輩,或對朋友父親的尊稱,如“世伯”。“伯伯”、“阿伯”亦是對壹般中老年男性的稱呼。
二、用法不同:
1、叔叔:稱父親的弟弟,女性對其丈夫的弟弟的稱呼。
2、伯伯:壹般叫父親的哥哥, 伯伯是壹個親屬稱謂,指父親的哥哥,也叫伯父或阿伯,或簡稱伯。古稱從父。不過,“伯(bǎi)”也可以指大伯子,即丈夫的哥哥。伯父妻子稱“伯姆”或“伯娘”或“伯母”。
三、性質不同:
1、叔叔:叔叔聽起來年輕,如今在外面稱呼年紀大的人為叔叔,叔叔已經成了壹種敬稱。
2、伯伯:稱伯伯顯得老,對於比自己父親年紀大的人的禮貌稱呼。
跟長輩相處的方式:
1、主動發起聊天話題
很多老人由於腿腳不便,只能待在家裏,對外面的新鮮事物可能不太了解,孩子可以在和老人接觸的過程中,主動發起聊天話題,講壹下最近發生的新鮮事,讓老人不會感到無趣。
2、與老人壹起商量家中事
老人也是家中的成員,如果凡事都不讓老人參與,可能會讓老人感到難過。因此可以選擇壹些“安全”話題,與老人壹起商量,比如給家中購置大件等,讓對方有被需要的感覺。
3、對老人的講話給予反應
當老人在講話時,盡量在表情和言語上給予反應,讓老人知道妳有在關註其講話,最好不要玩著手機隨便應付,這是不尊重對方的行為。
4、註意措辭、語音語速
此外,有些年輕人害怕老人聽不到,所以跟老人說話時很大聲,而且語速照樣很快,其實如果老人聽力不好,除了適當提高音量,語速也應該放慢點,讓老人能更清楚地接收信息。
5、避免負面情緒表露
如果自己剛好情緒不好,盡量不要在老人面前發脾氣。比如家中出現經濟問題,不要在老人面前吵鬧,更不應該在其面前說出因為照顧老人感到辛苦等話語,因為很多老人最怕成為子女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