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案例分析報告首先對案例進行分析,然後得出的啟示,最後落實到怎麽做。
在壹般意義上,“誠”即誠實誠懇,主要指主體真誠的內在道德品質;“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體內誠的外化。“誠”更多地指“內誠於心”,“信”則側重於“外信於人”。
“誠”與“信”壹組合,就形成了壹個內外兼備,具有豐富內涵的詞匯,其基本含義是指誠實無欺,講求信用。千百年來,誠信被中華民族視為自身的行為規範和道德修養,在基本字義的基礎上形成了其獨具特色並具有豐富內涵的誠信觀。信的意思是相信。
失信面面觀:
在現今世界各地,失信的現象十分嚴重,造成信用危機,影響經濟發展,擾亂生活秩序。例如,在中國大陸,有些政府官員欺上瞞下,貪汙情況嚴重。在商業交易中,假冒偽劣商品屢禁不止,中國約有35% 的企業被假冒偽劣產品侵權,此類產品的產值年均高達13,000億元。
商家對顧客態度冷漠敷衍、虛假廣告、毀合約、作假帳的現象相當普遍。凡此種種,不勝枚舉。在香港,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也發生過不少驚人的貪汙案件,如“葛柏案”、“律政高官受賄案”、“圓洲角短樁醜聞”,至於街頭行騙、盜竊、信用卡賴帳等現象俯拾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