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元化儲備體系的不穩定性
在多元化儲備體系下,各儲備貨幣發行國,尤其是美國仍然享受著向其他國家征收“鑄幣稅”的特權,並且國際清償力的增長仍不能完全符合世界經濟均衡增長的形勢,它不僅喪失了金本位條件下的自發調節機制,而且也沒有形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國際清償力增長的全面控制,因此容易引發或加劇世界性通貨膨脹。另外,多元化儲備體系缺乏穩定的貨幣標準,只要對其中某壹種貨幣的信心稍有動搖,其持有者便欲拋出該貨幣,兌換成別的國際儲備貨幣,國際儲備貨幣間的投機不可避免,這種投機會加劇外匯市場的動蕩。
(2)匯率的不穩定
實際情況表明,浮動匯率不僅在短期內經常波動,而且長期看也是大起大落,增加了匯率風險,對國際貿易和國際資本流動都會產生消極影響,尤其對發展中國家更是產生不利影響。
(3)國內經濟仍受外部沖擊
各主要國家仍然對市場匯率進行幹預,即所謂的“骯臟浮動”。這種幹預並不能完全隔絕外部經濟的沖擊,國內經濟仍受外部沖擊。
(4)國際收支失衡嚴重,國際收支調節機制仍不健全
各種調節機制都有局限性,IMF的援助和監督能力有限。國際收支失衡的局面目趨嚴重,壹些赤字國長期赤字,盈余國長期盈余的局勢沒有改變,而且數字還越來越大,世界經濟增長仍遠離協調和均衡的增長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