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通脹,真的比物價的通脹更可怕。
最近幾年,不論是國內外都在加速印錢,整個世界範圍內,貨幣超發嚴重,可以說是水漫金山。
從國內看,廣義貨幣的M2的增速,目前維持在8-9,之前幾年都是維持在兩位數。
也就是平均6-8年,人民幣的貨幣總量,就會成倍地增長。
2001年,廣義貨幣M2總數15.8萬億,2021年,這個數字是238萬億。
也就是20年間,國內廣義貨幣的總量翻了15倍。
雖說我們不能說當初的1塊錢,價值現在的15塊錢,但單純從貨幣體量來看,也就市場上的錢來看,就是這麽回事。
而如果妳在20年前,把錢存到銀行,按當時5年期的平均利率5%來計算,20年只有2.44倍。
另壹組不是特別樂觀的數據,就是M2與GDP的比值,2001年是1.42倍,2021年是2.08倍。
這個數值的增大,說明了經濟雖說在上行,但貨幣的增發速度是遠超於經濟增速的。
就在疫情當下的這兩年,美國也驟然開啟了印鈔機模式。
但是,美國的廣義貨幣M2,並不能完全代表美國的錢,因為M2中,關於存款業務,只統計了10萬美金以下的存單業務,所以並不是特別的準確。
2001-2020年疫情前,美國的M2總額增長了約3倍。
2020年疫情-2022年初,不到2年的時間,M2的總額增長了50%,年均增速超過了20%。
可以這麽說,全球市場最近兩年多出了50%的美金,意味著輸入性的通脹非常的嚴重。
我們平時說的美國人印錢去全世界買買買,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不僅如此,美元的貶值幅度,也是遠低於50%。
這就代表美國確實實現了自己印錢,讓全球買單的情況。
但不論是人民幣,還是美元,多印錢壹定會導致水池裏的水越來越多,需要找到財富蓄水池,來承接這麽多的資金。
美元的蓄水池其實很好找,資金流入最多的是股市,然後黃金、比特幣等投資產品,也進行了有效的分流。
最後,美國再用美債去把剩余的資金回籠,以免出現熱錢太多導致的國內通脹。
由於外匯管制的措施,其實國內的老百姓對於美元接觸的不多,也就意識不到輸入性通脹帶來的壹些影響,還是會把大量的財富眼光,聚集在人民幣的通脹問題上。
再加上,我們擁有的大部分資產,都是人民幣資產,所以從保值角度上來看,我們更多地要找到國內的資金蓄水池,才能解決資產保值問題。
要尋找資金的蓄水池,第壹個要明白,蓄水池本身要能夠足夠多的水。
國內可以容納如此多貨幣的地方,主要有三個,銀行、樓市、股市。
這三個市場的體量,都不壹定能夠匹配238萬億的資金,壹定是進行分流的。
至於其他的市場,雖說也在蓬勃發展,但是市場的體量,是完全沒有辦法去吞吐如此多的貨幣的。
接下來,我們壹個壹個來說。
1、銀行。
中國大部分家庭的真金白銀,其實都在銀行裏。
當然最近幾年情況有壹些變化,壹部分家庭的資產變成了房子,甚至還欠著銀行的貸款。
中國的居民存款總額,在2021年的時候,已經突破了100萬億,人均超過了7萬元。
銀行始終都是財富的蓄水池,但銀行永遠不會讓財富升值保值,基本上都是貶值的。
銀行本身的主要利潤來源,是存貸差,也就是居民存款和貸款之間的差額,是吃利息的地方。
假如銀行的存款可以讓財富保值,甚至升值,那麽所有人把錢存在銀行裏,銀行又從哪兒把錢變多,去給付到儲戶呢。
而且,現實中貨幣印發的速度和效率,也是遠遠高於銀行存款的。
所以,銀行存款從長期來看,肯定是無法保值,甚至會導致貨幣的購買力大幅度縮水的。
但是,銀行存款從短期來看,具備了抗風險的能力,讓資金本身的安全性增加。
這也就是為什麽中國有百萬億存款的基礎,因為大部分普通居民家庭,對於現金抗風險的意識,還是很強的。
正因為擁有了百萬億資金的儲備,才讓整個經濟發展如此井井有條,而不出現太大的風險,保持著相對穩定的增長。
銀行作為壹個基礎蓄水池的功能,會長期的存在,存款余額也是國家底氣的來源,是抗風險的利器。
所以,作為蓄水池的銀行,其實不用解釋太多,長期會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
只不過銀行只能規避短暫的風險,想通過銀行實現長期保值的願望,是不太可能實現了。
2、樓市。
樓市是最近20年,超發貨幣最重要的蓄水池,而且預計未來20年,依舊會是最重要,體量最大的蓄水池。
盡管總體的房價已經沒有太多的上漲空間了,但450萬億的蓄水池容量,相比238萬億的廣義貨幣,幾乎是翻了壹倍。
也就是說,所有的錢全部拿出來,去買房子,也只能買下全國房子的壹半。
有人說這是壹種泡沫,要看從什麽角度去理解。
樓市最大的問題,並不在於總市值過大,這是它的優勢,它消化了大量的超發貨幣,讓大量的資金沈澱在了樓市中。
這種沈澱,拖緩了整個物價的上漲,至少物價的上漲速度,遠不及貨幣超發的速度。
這就直接讓不愁買房的那部分居民,生活變得更加富足,更加舒坦。
從另壹方面來看,另壹部分沒有房子的人,為了買房,不得不優先考慮存款,而不是進行大量的消費,也是存款總數不斷飆升的原因。
但是,壹旦買房真正啟動,這部分人往往就面臨著負債,由現金資產,轉變成了金融負債。
而樓市大量的負債,將會透支年輕人未來的消費能力,這對於經濟未來的發展,其實是會存在隱患的。
回過頭來說樓市的蓄水池作用,這壹點上短期內是不會有明顯改觀的,長期來看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觀。
只不過,房價並不壹定會漲,甚至有可能會跌,因為450萬億和238萬億之間,還是存在很大的空間的。
但如果貨幣的增加還在繼續,每年8-9%,10年後再次翻倍,那麽樓市依然會成為主要的蓄水池。
3、股市。
最後說說股市,這個實體經濟在二級市場的縮影。
很多人把股市當作是財富的蓄水池,但其實中國的股市,並不完全能充當蓄水池。
相比樓市,股市的蓄水池作用並不明顯,因為大量的資本企圖從股票市場把財富抽走。
說白了,蓄水池是貨幣積累的地方,而不是抽離的地方。
所以,即便貨幣超發,整個市場也並沒有出現太大的漲幅。
股市的蓄水池作用,其實在於IPO,將實體經濟虛擬化,是這樣壹個場所。
壹家企業的股權,原本就有價值,但沒有公開價值,要變現並不容易。
二級市場是把這家企業的股權,直接證券化,有了實際的價值,可以***整個市場的資金去買賣。
這種情況下,理論上股票市場可以成為壹個蓄水池,因為不斷會有資金入場。
但問題在於,二級市場的流動性太高,入場的資金,並沒有想過長期持有這部分企業的股權,而是選擇了快進快出的炒作。
在這種大背景下,資金在蓄水的同時,會出現抽水,整個蓄水池的功能就會差很多。
這也就是為什麽很多人壹直覺得股市是蓄水池,但每壹次都會被現實打臉。
如果理解股市蓄水池功能的本質,看懂IPO和實體經濟的關聯,那麽自然就會明白,想在這個蓄水池裏賺到錢,很難。
因為真正的錢,都被IPO給抽走了。
其實,繼房地產之後,國內目前並不需要絕對的蓄水池,去蓄水和財富的積累。
因為房地產總市值達到450萬億左右的規模,而廣義貨幣的體量才240萬億左右,還有空間去進行消化,銀行和股市的任務,根本不在於蓄水。
當下最重要的就是把錢趕出來,去刺激和拉動消費,並且扶持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去起步。
所以,當下去提蓄水池這個概念,其實是非常不符合現在情況的。
目前,為了保持經濟的持續增長,更多的時候,政策引導資金往實體經濟走,而不是找蓄水池去囤積資金。
老百姓的資產如何保值,也是我們急切需要面對的壹個問題。
當我們辛辛苦苦地賺到了錢,卻隨著時間的推移,錢越來越不值錢,這種被動的財富縮水,是很難被接受卻又實實在在發生的。
比如2000年,妳辛苦地攢下了20萬元,足夠買下北京四環的壹套房。
而當時的這壹筆巨資,存在銀行至今,只有50萬左右,在四環只能買下壹間廁所了。
當貨幣被貶值,資產通脹來襲的時候,妳必須找到應對方式,通過資產配置來進行保值。
明白以下幾點,是非常重要的。
1、現金短期內保值,長期看貶值。
很多人壹提到保值,就會說現金貶值。
沒錯,現金長期來看壹定是貶值的,因為只是壹個中間貨幣而已,但並不代表不用現金,去選擇低息負債。
在遇到危機,出現資產折價的時候,現金還是有很強的保值功能的。
所以,短期的保值,要懂得現金的重要性,長期的保值,要懂得資產的重要性。
2、部分資產保值,部分資產貶值,要合理配置。
作為老百姓,配置資產的時候要均衡,不要對資產有偏見。
可能壹部分人之前特別喜歡買房,靠買房致富了,還有壹些人始終覺得房子不會漲,結果情況越來越糟糕。
這種情況,不論是好是壞,其實都是資產的錯誤配置。
我們配置資產的目標,並不是靠“賭博”去讓自己的財富倍增,因為風險和收益是對等的。
我們需要通過合理的配置,去盡可能地保證我們的財富不會縮水。
所以各類資產,在能力範圍內都均衡配置壹些,是最有效的。
3、通脹客觀存在,投資不要以跑贏通脹為目標。
通脹這個東西,是客觀存在的,或者說貨幣的超發,也不是老百姓能決定的。
這也就決定了,我們所有的投資,如果以跑贏通脹為目標,壹定是錯的。
財富的增值保值,其實是為了更好地滿足我們的生活所需,而不是什麽跑贏通脹。
當妳從這個角度出發,去進行資產配置的時候,或許妳的財富增值會遠比之前做得好。
因為大部分的財富增值,比如房子,本質上就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
而股票類的這種投資,只是壹個純投資,可有可無。
不要為了跑贏通脹而跑贏通脹,多考慮自己的生活規劃,進行財富上的匹配。
4、多註重現金流資產,多為有效現金流做準備。
想要在通脹的路上做好資產保值,還需要針對資產的類別做壹個優選。
現金流資產,就是首選。
所謂的現金流資產,指的是不僅是會漲價的資產,還是可以產出現金的資產。
比如,股票會分紅,房子會有房租等等,通過現金流來穩定資產的價格,實現保值增值。
現金流本身,是抵抗通貨膨脹的,也是抵禦資產風險的。
因為現金流和財富本身的屬性是息息相關的,利用好現金流可以直接把資產,變成生產現金的工具。
平時的花銷用現金流,財富的保值增值,依靠資產的配置,效果會更好。
5、賺錢能力,是永遠的財富蓄水池。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還有壹個讓財富保值的方式,就是讓自己保值,讓賺錢能力保值。
市場上的錢,越印越多,那麽理論上賺到錢的可能性,也就越來越大。
但為什麽有壹些人越賺越多,有壹些人卻沒有呢?
問題的本質,還是出在了賺錢能力上,或者說認知能力上。
財富永遠不可能是平均分配的,永遠是更有能力的人站在更上壹層,享受更多的財富。
所以,資產保值的最簡單方式,就是讓自己保值,讓自己賺錢的能力保值,確保自己能夠源源不斷地賺到錢。
當然,讓生命保值,保持 健康 ,拉長整個時間周期,理論上也是壹種增長賺錢能力的方式。
保值這件事,其實真的是任重道遠。
值這件事,其實真的是任重道遠。
不能完全就把所有的投資去歸結為跑贏通脹,這樣是沒有意義的。
置,再加上壹些現金的儲備,最後再提升個人能力。
從宏觀層面來看,只有讓錢流動起來,多經歷錢的循環,才有可能放慢印錢的速度,才能確保我們的財富盡量保值,單純的靠印錢來刺激經濟的方式,早晚會誤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