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銀行的出現讓銀行更貼近用戶。它為人們壹周7天,壹天24小時使用它提供了方便。有互聯網經驗的用戶,只要在電腦上找到銀行的網址,就可以在家裏、辦公室或世界任何地方隨時開戶、存錢、付賬單、轉賬、借款、買保險。客戶在企業和銀行之間跑來跑去,因為錯過營業時間而被拒之門外的現象不會出現。
除了傳統銀行業務的所有風險,如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交易風險、法律風險、外匯風險、戰略風險和聲譽風險外,網上銀行業務也產生了壹些新的風險和問題,如網上交易的網絡安全風險、嚴重的操作風險和潛在債務、消費者權益保護等。
第壹,交易網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客戶的信任程度決定了網上銀行的成敗。交易網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提高客戶信任度的關鍵。防火墻通常用於保護網上銀行的電子信息安全,它有效地結合了預防、檢測和糾錯控制的功能,以防止未經授權的人員或黑客入侵銀行的網絡系統。網上銀行通常使用私人代碼和公共代碼雙重加密系統來保護客戶信息和驗證真實性。電子審計跟蹤系統還用於保護交易網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二,消費者權益保護。網上銀行賬戶中的信息可能被金融機構的其他部門濫用,導致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相應的預防措施包括電子審計跟蹤系統。監管機構要求網上銀行增加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制定更好的保密和安全監管標準,優化網上銀行軟件系統,並提供知識幫助消費者識別和防止欺詐和盜竊。此外,許多組織提供代理來幫助消費者找到或比較相關產品,以降低搜索成本。國際上通過數字簽名和提前鎖定待支付金額來防範網上交易的信用風險。
第三,國際監管合作。網上銀行可以在沒有物理設施的情況下提供跨境國際業務,這對各國監管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戰。跨境電子銀行業務產生了壹些特殊的風險因素。比如跨界性能問題,數據庫訪問問題;從事跨境網上銀行業務及其相關的非銀行業務,可能導致不受任何國家金融管理機構監管的“真空地帶”;各國的監管機構很難監控其居民訪問其他司法管轄區的電子銀行網站的業務活動。因此,國際監管合作變得越來越重要。
建議:
對我國網上銀行健康發展的建議
(1)大力加強信息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政府要高度重視,加強統籌協調,繼續加強基礎設施投入。應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讓更多的人以更低的成本使用寬帶上網。抓緊建立強大的金融通信網絡,包括中國國家金融網(CNFN)、金卡和金稅工程,重點建設中國高速信息網,即寬帶化、智能化和個性化的綜合業務數字網,形成全國性的主要銀行金融網絡系統。
(2)提高網上銀行的安全性。發展和風險控制是傳統銀行業的兩大主題,網上銀行也面臨這個問題。提高網上銀行的安全性,首先要加強計算機系統的關鍵技術和關鍵設備的安全防禦能力。主要是通過提高操作系統的安全管理能力,不斷完善安全機制來加強網上銀行的安全性。在運行過程中,需要不斷檢測各種網絡入侵,審計安全記錄,及時處理對網銀安全構成威脅的情況。還要大力提高應用軟件的科技含量,提高系統安全管理的自動化程度,減少人為因素對系統安全的影響。
(三)加快金融產品創新。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滿足消費者的各種需求,在競爭中取得優勢。除了提供傳統服務外,網上銀行還應與大學和科技行業公司聯手,設計生命周期長、符合客戶需求的新型金融產品,並同步開發在線客戶關系管理系統,觀察和分析客戶的交易行為,為客戶提供壹對壹的個性化服務。還要註意網上銀行的售後服務。申請網上銀行服務的客戶往往因為技術障礙和服務障礙而放棄申請或使用。因此,有必要加強網上銀行售後服務體系的建設。
(4)加強對員工的專業培訓。人才匱乏是中國銀行業發展網上銀行的問題之壹。
主要制約因素,銀行可以考慮在全國範圍內對本系統員工進行不同形式的專業培訓,特別是加強對業務人員的培訓。針對目前我國網上銀行核心技術人才比例較低的情況,在網上銀行業務發展和運營過程中,可以考慮與IT企業聯手,培養壹批既懂金融又懂IT技術的人才,並加大人才引進力度,通過提供優厚的報酬或良好的工作環境,引進壹部分具有金融、法律、會計、財務管理、計算機等知識的高素質人才,逐步建立專業管理與業務運營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隊伍。
(5)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網上銀行監管。我國應盡快制定網上交易和網上銀行的法律法規,明確銀行、客戶、網絡服務商和消費者的責任和義務,規範網上金融參與者的行為。此外,應借鑒各國網上交易法律和金融法規的先進經驗,制定網上銀行的規範和標準,形成與國際接軌的網上銀行法律體系。銀監會要利用網絡化的快速優勢,加強分支機構與轄內金融機構的信息交流,快速獲取準確的金融指標數據,增強信息的時效性和實用性,提高監管水平和效率。而且網上金融超市、金融套餐服務等綜合服務同時涉及銀行、證券、保險。因此,銀監會應與人民銀行、證監會、保監會等機構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通報有關網上銀行的金融監管信息,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加強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