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和主觀願望有這麽大的距離?請問,目前中國的金融中心在哪裏?是在上海嗎?不,它在北京。北京是真正的金融中心。金融中心不在於證券公司的店面數量,銀行的營業網點數量,存款量,貸款量,而在於這個金融中心的輻射範圍有多大。壹個國際金融中心輻射全球。要看這個中心的壹舉壹動有多大的影響力。可以說,目前上海的金融輻射半徑離南昌不遠,除了上證指數,沒什麽可以輻射的。我們看到中國很多金融信息來自北京,很多金融決策來自北京。北京的壹個聲音影響全中國,而上海和南京、杭州壹樣,只是壹個決定的執行者。上海只是在金融數量指標上比其他地區好,比如外資銀行數量,證券市場規模,但是外管局。上海的總部只有可憐的交通銀行、證券交易所和外匯交易中心,其余都是區域性的浦發銀行。這種尷尬的局面還在說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還說是國家戰略,國家支持。各大總公司都不支持上海,寧願留在北京。上海只是中國大陸的區域性金融中心,而且還在高調宣布建立國際金融中心。上海在國際金融上有發言權嗎?不,這真的不是!看看世界頭號金融中心。有多少家銀行總部?只有對比才能知道是差距。
總有人說上海在30年代曾經是國際金融中心,這並沒有錯。但是金融中心是1930年代宣布的嗎?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金融中心再也不可能在上海重現。別忘了當時南京是首都,南京只是壹個政治首都。當時四大家族控制的交通銀行、中國銀行、農民銀行的總行無壹例外都在上海。甚至宋子文和孔祥熙都住在上海,而不是南京。上海有許多私人銀行,如鹽銀行和金城銀行。當時很多保險機構和友邦的總部都不在美國,而是在上海。當時上海首先是國內金融中心,成為遠東最大的金融中心是很自然的事情。
金融中心沒有公布,也絕對不是金融中心。
目前所謂的國家支持只是壹些雞毛蒜皮的所謂政策,根本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治標不治本,金融中心還在畫餅充饑或者空中樓閣。國際金融中心不是壹句口號,不管建築多高,上海已經真正建立了國際公認的國際金融中心。至少當央行總部和工商、農業、建設、中國銀行總部遷到上海,國家外匯管理局、證監會、保監會、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等眾多中國金融機構遷到上海,就會顯示出上海具有金融聚焦功能。只有當很多金融政策在上海頒布制定,全國各大經濟報刊電臺跟蹤報道上海產生的經濟信息時,才會只是國際金融中心的起點,而不是完成,還需要發展,因為只是國內金融中心,離國際金融中心還很遠,光是制度建設就夠審批壹陣子了。其他高調宣布多少年建成國際金融中心都是夢想。
中央政府會同意把這些決策者的總部遷到上海嗎?如果不能下定決心搬遷總部,還能支持上海建立國際金融中心嗎?上海人說香港要建國際金融中心不會著急,但是我們自己在安慰香港,以為香港著急,面對上海的競爭,需要自己的進步。真是笑話!為什麽,因為他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他們知道中國的金融中心還是在北京,而不是上海,北京的金融中心也是中國的政策性金融中心。中國大陸的金融中心壹直比較分散,沒有集中優勢。就連深交所也將牢牢守住招行和平安。上海利用外資建設全球金融中心,遭到了外地網友的反對。他們認為上海的發展吸收了全國的血液,上海的世博建設也是反對的。他們認為上海是在利用中央建設全球金融中心的政策,是在利用全國的力量寫關於上海的文章。請大家來看看已經宣布上海要建金融中心的滬外網友的反應。上海還能向北京要求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