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貨、欠薪、停產、逼債...最近太子奶站在資金鏈斷裂的繩索上,深陷資金困局。這都是風險投資造成的,風險投資“逼”了太子奶。成功也是風險投資,失敗也是風險投資。太子奶因其龐大的風險投資而成為同行羨慕的對象和媒體追逐的焦點:2007年6月5438+10月,太子奶、高盛、摩根士丹利、連贏共同註冊了壹家離岸合資公司——中國太子奶(開曼)控股有限公司,其中高盛、摩根士丹利、連贏出資7300萬美元,占公司股權的30%;2007年9月,太子奶獲得花旗銀行、比利時聯合銀行、香港華商銀行、馬來西亞大眾銀行等6家國際財團3年期5億元信用貸款。高收益的背後必然有高風險。風險投資的確是無數創業者的夢工廠,但風險投資人不是救世主,更不是活雷鋒。他們斥巨資扶持太子奶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培育壹個重量級的大型企業,更是為了獲得現金回報。投資越大,他們越渴望在最短的時間內套現,而最好的現金回報方式就是上市。所以,上市不僅是太子奶的夢想,也是他們在風險投資的保駕護航下不得不走的路。如果把所有的寶貝都投放市場,難免急功近利。為了上市,太子奶不遺余力地燒錢,四處奔波。同時,為了獲得巨額風險投資,還像蒙牛壹樣與風險投資簽訂了對賭協議,太子奶也被冠以“蒙牛第二”。正是資本的力量支撐著蒙牛超常規的快速發展。蒙牛跑出了火箭速度,但蒙牛太子奶的仿制卻成了有效的例子,陷入了資本困境。原因如下:第壹,在企業家境界上,李途純(湖南太子奶集團董事長)仍需與牛根生(蒙牛集團董事長)平起平坐。在蒙牛,有壹支以牛根生為首的優秀創業團隊。牛根生多年來壹直處於個人或企業危機的風口浪尖上,他在苦難中鍛煉出來的大度、大膽和包容,最終讓這塊金子熠熠生輝。他有很強的大局觀,也因為奉行“富則聚人,富則聚人”的原則,贏得了壹大批人才。他的下屬不僅商戰經驗豐富,而且對他忠心耿耿。相比之下,作為太子奶的掌門人,李途純還需要修煉內功,這壹點從他的“驚世駭俗之言”就可以看出來。他曾宣稱“我只喝乳酸菌奶,不喝常溫奶”,“我只和跨國公司競爭”。如此高調,必然會帶來“大樹招風”的隱患。第二,蒙牛和太子奶的成長機會不同。從65438到0999,蒙牛創業的時候,正是中國乳業的上升期,市場需求爆發。而且在這個市場井噴的有利時代,蒙牛壹再放低姿態,獲得伊利的“高擡貴手”,在伊利眼皮底下迅速壯大。創立於1996的太子奶,雖然資歷不淺,卻沒有蒙牛那麽幸運遇到了有利的行情期。常溫奶在乳品市場上切掉了壹大塊蛋糕,留給乳酸菌乳飲料的空間很小。敬業的太子奶或許會引領牛奶酸奶飲品,但要笑傲整個乳品市場,並不容易。第三,太子奶學會了蒙牛的速度,卻沒有學會蒙牛的質量。蒙牛沒有陷入“攤大餅”的魔咒,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蒙牛的再營銷策略。無論是從產品銷售模式還是廣告宣傳,蒙牛都是得心應手。2005年,是蒙牛跨越式發展的壹年。蒙牛不僅搭上了湖南衛視熱播的《超級女聲》的順風車,也從“回收奶”的光明危機中找到了“乘虛而入”的機會。所以,蒙牛的營銷技巧絕對不可小覷。但是,太子奶有營銷嗎?有人不斷暴露太子奶在營銷上的軟肋。太子奶的每壹級經銷商都有三個級別:尚超版、明星版和時尚版。但是產品都是乳酸菌飲料,只是包裝不壹樣,同質化嚴重。沒有有效的營銷技巧,太子奶憑什麽贏得市場?近年來,太子奶壹直在各地瘋狂擴張建廠,準備在全國建立八大基地。在太子奶的藍圖中,“壹旦八大基地全部投產,太子奶集團總生產面積將達到654.38+0.8萬平方米,乳酸菌乳飲料年生產能力將達到300億。”但是,立誌成為國內乳業巨頭的太子奶是否考慮過產品的市場規模?乳酸飲料的市場還不夠大,被各個乳業巨頭覬覦。為了解決成本壓力,蒙牛走了高價值新品路線,其中乳酸飲料是非常重要的領域;伊利也在調整戰略,更加專註於酸奶等附加值產品,太子奶的市場被進壹步吞噬。即使八大基地順利建成,太子奶現有的市場也很難消化其龐大的產能。第四,太子奶上市不合時宜。2004年蒙牛上市時,乳業如日中天,國內宏觀環境壹路高歌。和諧的環境幫助蒙牛上市。太子奶選擇2008年上市是不吉利的。乳業大地震,讓整個乳業處處傷心。雖然高中沒有“黑榜”,但太子奶也不能獨善其身。此外,2008年宏觀經濟形勢不佳,原材料成本上升,貨幣政策緊縮,股市低迷和金融海嘯等。,也讓投資者的錢袋子緊了很多,這必然會影響太子奶的融資能力。天氣,地理位置,人,太子奶都沒有。我們應該帶什麽去市場?如今,太子奶資金鏈即將斷裂,賭約之劍懸在頭上。結局只有三種:破產,股權轉讓生存,風投接盤。無論哪個結局,都令人遺憾。作為乳酸菌領軍的冠軍企業,被風險投資“逼死”實在可惜。(作者是危機管理專家、中國危機公關品牌聯盟秘書長。)
上一篇:為什麽人民幣升值但物價上漲?下一篇:問兩個關於國際金融的問題,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