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金銀在古代都是硬通貨,作為貨幣流通了幾千年,無論哪朝哪代,金銀都無疑是財富的象征。隨著近代紙幣的流通逐漸代替了金銀的貨幣流通功能,現在的金銀只能作為裝飾品和外匯儲備使用了。但是問題來了,古代堆積如山的黃金白銀都去哪裏了?
壹、埋在地下陪葬了
遠的不說,就說近兩年考古發掘的海昏侯漢墓,漢廢帝劉賀的陪葬品中就發掘了100公斤的黃金,10萬克,埋在地下壹兩千年。僅僅壹個漢墓就發掘了這麽多黃金,誰知道96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下還有多少沒有被發掘的黃金作為陪葬品埋在地下了。
二、制作成工藝品
尤其是中國和印度等國家,特別喜歡將黃金加工成飾品隨身攜帶,好看同時也作為財富的象征。這些年哪個結婚不買個三金,有的地方流行五金作為婚嫁必需品,民間消耗量也是很大的。
三、電子產品消耗
電腦、手機、電視等等,黃金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到電子電路板的生產上。僅僅在中國市場上每年生產的手機就好幾億部,消耗了大量的黃金。所以現在衍伸出了壹個新興行業:廢舊電子產品的回收,用於提煉電路板上的黃金。
四、作為抗通貨的投資品,收藏起來
很多金店和銀行都將黃金加工成尺寸和重量相等的金條,作為理財金銷售,作為壹種投資方式來抵抗通貨膨脹帶來的資產損失。
五、各種建築、佛教制品消耗
相傳布達拉宮就消耗了世界壹半的黃金。布達拉宮作為西藏佛教聖地,在視金錢如糞土,擁有強烈的宗教信仰的藏民們將自己的值錢物品都捐贈用來建造各種寺廟。布達拉宮裏面八座靈塔全是用純金打造的,有五層樓高,約14米。黃金、紅寶石、綠寶石、藍寶石等各種各樣而且寶石全部加起來有2萬多顆,黃金用了3722公斤。裏面還有壹顆大象的腦袋(據說佛祖釋迦牟尼佛是白象的化身,所以布達拉宮的周圍都有大象的痕跡),這個大象腦袋更奢華,是有1萬顆珍珠、55顆大鉆石和紅綠寶石800多顆組合在壹起的,每克珠寶鉆石都是價值連城。包括裏面的香爐、燭臺、法器等全市純黃金制造。
真的是不看不知道,壹看心亂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