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基礎上,人民幣開始走向世界,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根據SWIFT的統計,今年8月,人民幣位列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占全球支付的1.86%。備受關註的是,人民幣於10月16,1正式加入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這意味著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國際吸引力大大增強。據IMF統計,2017年壹季度末,IMF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調查(COFER)報告國持有的人民幣儲備規模為885.4億美元,儲備貨幣地位得到進壹步確認。
積極穩妥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仍是中國金融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今年7月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指出,要積極穩妥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合理安排開放順序。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6次會議上強調,開放金融業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壹個重要方面。要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隨著實體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程度還不能完全滿足實體經濟發展和應對國際競爭的需要。要在加強監管、防範風險的基礎上,積極穩妥地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
“金融業的開放有助於促進競爭,競爭有助於提高效率。”朱娟說,中國的金融市場足夠大,中國的金融機構足夠強大,能夠應對來自外國金融機構的競爭。下壹階段,要繼續堅持主動、安全、有序的原則,做好金融開放的時間表和路線圖。